神传汉字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圣君之道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忠经》第二章讲的是〈圣君〉。历史上的君主要偏离了圣王之道,则百姓荼炭、佞臣当道,最后战乱四起,朝代也就趋于毁灭。那么该如何做一个圣君呢?圣君对于子嗣的教育又是如何的用心良苦?我们就来找找《忠经》第二章的圣君之道。

“惟君以圣德监于万邦、自下至上、各有尊也。”圣的金文“”,到小篆“”,楷书“”。我们可以在《说文解字》上找到许慎的认识,他认为“圣,通也。”并引借了周礼的“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来表彰德为圣者之基石与用器。《说文》:“从耳。圣从耳者、谓其耳顺。”从历史上来看,君主被称为天子,每朝皆有修行人担任国师之职,故圣君之耳顺肯定不是随其一己之私欲,而是顺从于天命神明,所以我们回顾一下《忠经》的开篇第一章就是谈的天地神明,向天地神明学习大公无私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小篆的,下半部是一个(人)立于地上,可谓听天命负大任者也。旁边的口与耳同在字体的上半部,或许也在告诫君主,其本身也只是一个天命的载体,口中之言绝非以个人喜恶为标准,而得替天传道布德。

我们来看一下“德”这个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从字体来看都有一个大大的眼睛,甲骨文的字形似乎是一条通天的修道之路,修道者到一定层次时往往会开发出超越凡眼的特殊能力,所见的时空已非肉眼所窥能比拟。我们来看看超越凡眼所见的世界在《西游记》里面的描述:“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这等境界当不是滚滚尘世能望其项背的。

而德的十目实乃指超越凡眼之神目,一个一横隔出了十目的神界与人的用心,当人能秉持着神目所允的准则去实践在行止之间( chìbù ㄔˋ,行止之意)时才能有德。因此圣君绝非以自己的私欲为准则行事的。所以《忠经》又书:“王者上事于天、下事于地、中事于宗庙、以临于人、则人化之、天下尽忠、以奉上也。”因此在行为举止上肯定是“兢兢戒慎,日增其明……禄贤官能,式敷大化,惠泽长久,黎民咸怀。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扬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盖圣君之忠也。”真是天地清明,百姓称庆。正反应出《诗经》上说的“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图为1699年康熙帝读书像(45岁)。(公有领域)

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其父康熙大帝平时的教诲汇编了《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条,具体而微的表达了康熙的为人处世与教子的准则。列举数则有:“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又言:“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再举孔子对求道的心,是乾乾不息,不知老之将至的坚持。并认为《大学》《中庸》的慎独乃圣贤的第一要节。

而心念正是关键,康熙嘱咐着:“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所以当君主能将自己的一思一念忠于天理时,那即成圣君之德,即成百姓之福,则天下安居乐业。那么,若我们也能教育孩子们审视修心,不但品德与日增进,亦能造福他人,实乃父母们的头等功课啊!@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