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

明朝义士与八松的传说

日本白鹤。(fotolia)

若将明朝中期五百两银子,换算成今天的币值,相当于四十万元左右。有人面对钜款没有动心,无偿地保管了一年多,终是完璧归赵,还给了失主。此后,又引出了一段佳话,传至今日。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年),《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从沧州回保阳,走出河间地界时,看见眼前沙砾飞卷,宿乌归林。他准备到旅舍投宿,远远望见荒烟中有座古墓,被八棵松树环绕着。松树郁乎苍苍,宛如张开的宝幢华,又像游龙。吴炽昌看着苍郁的松树,心里十分羡慕,不由得喟然感叹。他的仆夫说:“这是明朝义士某公夫妇的坟塚。”接着为他详细地讲述了此一故事的来龙去脉。

话说明朝时期,有位义士在此地开设旅舍,招待往来东西南北的商旅。一天,一位住宿客人离去后,义士去清扫床榻,发现一个布囊,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两银子。义士悄悄地拿到自己的住屋内,收藏在一个隐密的箱子里。他的妻子完全不知道。

大约过了一年,有一天,一位客人刚进门来就开始痛哭。义士见状,很是吃惊,问他发生了何事?客人说:“我是某省布商的伙计。去年将近年关,我带着三千两银子返回乡里,仓促间遗失了一个布囊。当主人清点财务时,发现少了五百两。商主大怒,我也无言以对。因此而变卖家产,想以之偿还,却仍偿还不了,只得让妻子儿女为商主工作五年,希望能有所弥补。”好在主人知道他素来不敢胡作非为,发生这样的事,商主也很怜悯他,允许他的妻子儿女为商号效力。

今年再次来到这里,回想当时失金一事,脑海中一片茫然。只记得匆忙赶路,所以始终不知道是在何处丢失了银子。如今再到客店,想起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感伤痛哭。

义士问他:“您是否还记得布囊上的字号?”客人回答:“是鼎盛字号。”至于丢失的银两数目,客人也都回答得很清楚,并且还记得是“十枚元宝”(相当于五百两银子)。义士取出先前收藏的布囊,一面递给他,一面安慰他说:“您不要伤悲。失物都在这儿了,请您查验一下。”

客人打开布囊,看到里面银两原封不动,不觉欢喜而拜,并愿意取出一半银两,作为酬谢。义士不同意,坚持拒绝了。客人不禁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不久之后,那位客人带着他的主人来了,愿意结识这位拾金不昧的义士。商主说:“我阅人无数,从来没有见过寒俭之士见到五百两银子还能不动心。我愿与您结为兄弟。”他希望义士畅所欲言,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他都会满足兄长的要求。

义士笑着说:“老夫我已年过六十,膝下无子,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他捡到那么多钱,都能不为所动,收藏起来,还给失主。钱物岂能动摇他的心?商主明白了他超然的胸怀。

为了使义士能繁衍后代,商主寻访到一位温厚端庄的女子给他作妾。商主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使义士不断绝子嗣,就请他纳妾。义士的妻子也殷殷劝导丈夫,留下那位女子。义士不得已,只得顺从。

到了七十岁时,义士子嗣兴旺,有了八个儿子,每一个都很聪颖,都很会读书。义士九十多岁时,精神仍然健烁,亲眼看见八子登科。

义士去世后,布客之子路过此地,为表达一份敬意,购买了几株奇松种植在他的坟墓旁。经过了三百多年,苍松生长遒劲,枝叶愈加繁茂。奇特的是,好像有神物守护一样,采樵者不敢靠近。

事据《客窗闲话》卷三@*#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