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说毛不爱看人民日报 记者被打成右派

人气 964

【大纪元2022年10月05日讯】作为中共喉舌的《人民日报》,自其1946年创刊以来,一直散发着各种各样的谎言,欺骗着广大的中国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胡绩伟对《人民日报》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评价:“除了报头上的出版日期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2014年3月号《动向》杂志刊登的程凯撰写的“我的《人民日报》情结”一文也透露,“《人民日报》还有‘红头文件’起不到的功能,就是对民众撒谎欺骗。”“悟性高的中国人读《人民日报》都反着读:如果报上说大好,那就一定是很糟;如果说光明,那就一定是暗淡。”对此读报秘诀,大家切记,可对应当下所有的官媒。

不过,很多人不知晓的是,在1957年反右前,曾有记者公开曝光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身为中共党魁的毛泽东也不爱看《人民日报》,这足以说明《人民日报》是如何臭不可闻了,连自己的党魁、党媒记者都很嫌弃。

曾与彭德怀、邓小平等高层有交往的前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在人民大学工作的李新,在其回忆录《流逝的岁月》中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先说说当时的背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的斯大林去世后,继任的赫鲁晓夫于1956年初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内称斯大林是暴君、独裁者,进而掀起了揭发、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苏联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引起了东欧国家的变化,其中以匈牙利知识分子为主导的要求改变共产党的领导最为激烈。苏联为此出兵镇压,而中共则支持镇压。镇压导致2万多匈牙利人死亡。

与此同时,毛和中共对政治、文化的高压和快速实行经济国有化、农业集体化造成的问题,引发了人民的不满,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不满。毛不想放弃斯大林式的独裁统治,因此担心中国也会发生匈牙利事件 ,是以决心消灭不满情绪,特别是来自知识分子的不满。

毛于是通过采取“引蛇出洞”,号召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方式,将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引爆,并随后于1957年6月发起了“反右”运动.

可叹的是,那时的很多知识分子和民众都很天真,都真诚地相信毛和中共是真心想听听人民的意见。当年在人民大学工作的李新也是其中一个。当时他被借调到高教部编教材,但听说人大想借机将他打成右派,他便想写信就一些事情辩驳,好在发信前,他去找了人大首任校长、时任中国史学会副主席的吴玉章。在吴的一句话点拨下,他没有将信发出,从而避免了被打成“右派”的厄运。

此后,李新在吴玉章的建议下,还积极参加了人大的“反右”斗争,并被分配到新闻系和档案系指导运动。对于档案系运动的情况,李新在回忆录中表示已记不清楚了,但新闻系一次会议的情景却记忆犹新,而且始终感到内疚。

李新记述说,那天是由新闻系召开北京新闻界的座谈会。系主任安岗要他主持会议,于是他请大家对中共的新闻工作发表意见。因为到会的新闻系统的人员都不知道中共“引蛇出洞”的策略,他们的发言非常激烈,对中共的新闻工作提出了尖刻的批评。

在会场热烈情绪的鼓舞下,安岗也忍不住起而发言了。他说:“毛XX就不断说,他最不爱看《人民日报》,死板板地……”。李新连忙暗地里扯了他两次衣服,希望他及时停止发言,但他的兴头很大,一直讲个不停。不得已,李新只好宣布休会一刻钟,随后再继续开会。在休会时,他把安岗拉到一旁,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

1918年出生的安岗年轻时就受中共蛊惑和欺骗,加入了中共,曾任晋东南战地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部长,《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总编辑,《新华日报》太行版副总编辑,新华通讯社晋冀鲁豫前线总分社社长兼新华总社特派记者,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等。按照中共的说法,也是“老革命”了,是中共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9年中共建政后,安岗先是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记者,1955年4月起任人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1959年再度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社务委员。由这样一个对中共办报内容、风格了如指掌,且在《人民日报》待过的人,说出毛不爱看《人民日报》,可信度是很高的。

不过,在毛的“引蛇出洞”中,因为李新的“帮助”,以及其自身是系主任,所以上报的记录对安岗的发言内容记录得很少,他也因此躲过了被打成“右派”的命运。但在文革中,安岗还是被打倒。直到1976年后才恢复职务,继续从事欺骗民众的办报事业。他1995年退休,2013年以95岁高龄去世。

彼时的安岗是幸运的,但另外一个记者却没那么幸运了。李新的回忆录记述说,等到续会时,他故意问安岗是否继续发言,接到李新暗示的安岗便说自己的意见已经讲完了,李新于是请其他人发言,尤其是来自校外人员发言。曾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当记者、1954年起编《旅行家》杂志的彭子冈遂站起来发言。

被称为民国新闻界四大名旦之一的彭子冈,1914年出生在江苏吴县,1934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英语专业。1936年春到上海,任《妇女生活》月刊助理编辑并采写专稿。抗战爆发后,她撤退到武汉,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者。1938年加入中共。后随《大公报》撤退到重庆。曾发表新闻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这篇文章一时人人争读,成为《大公报》的名作。

在这篇文章中,她将毛描写成了一个“土包子”。文章写道:“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时,我看到他的鞋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陌生”,“他”是毛泽东。“毛先生宽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据彭子冈的儿子徐城北回忆,“母亲活得很真实,反而让人不设防,由着她写。”除了《大公报》记者的地位影响外,她在国统区之所以“吃得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性格。她常对儿子说:“写文章要忠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服从于政治立场。”

基于这样的性格,在人大新闻系的会议上,彭子冈才有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据李新记载,她首先批评《人民日报》,说它拥有那么多的人,花了那么多的钱,结果却完全脱离群众。她问道:“现在,谁还喜欢《人民日报》呢?连毛XX也不爱看了。”说到这里,会场上为她鼓起了掌声。她随即又说:“《大公报》人手不多,经费又少,但就是效率高,不但消息快,而且文章好,有许多文章,很快就流传全国……。”她越说越有劲,还是她的丈夫徐盈劝阻了她,她才结束了发言。

因为这次发言,彭子冈后来被打成了“右派”,而她的另一条罪状就是她将毛写成了“土包子”,是“恶毒诬蔑领袖”的罪状。不服气的彭子冈辩解说,自己是在有意表现毛是“多么谦虚、平易近人”,但毛和其身边的佞臣懂吗?

彭子冈被打成“右派”后,与同为“右派”的丈夫分别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后来摘掉“右派”帽子后,她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当年并肩采访的《新民报》女记者浦熙修,隔桌相对,成了“向后看”的旧闻整理者。

文革期间,彭子冈夫妇再次受到冲击。据其儿子回忆,1971年,下放回街道的彭子冈真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她不愿再出事,尤其是不愿儿女再出事,于是逐渐习惯了用家务来麻痹自己,虽然如萧乾所说,“忙乎半天,实际上是把一种混乱转化成另一种混乱”。她1988年去世。

彭子冈的弟弟彭华是中共外交人员,历任中共驻瑞士公使馆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驻几内亚大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室主任。他曾与李新在抗战时期共事过,因此李新有些遗憾自己没有提前给她打个招呼,因此始终感到内疚。

另据李新的回忆录,彼时人大有400人被打成了“右派”。有的系领导纯粹是为了借机整人。例如经济系有个青年教师孟氧,注释《资本论》出了名,但系领导嫉恨他,要把他打成“右派”。几次送到学校常委会讨论都以小青年说几句怪话不能算反党,应好好地教育他、教训他为由驳回,但系领导最后硬是找到了他恶毒攻击党的“罪证”,终于给他扣上了“右派”的帽子。

此外,李新在1957年秋季还参加了反对社会学领域中的“右派”批斗,他后来承认,对于将费孝通等著名社会学家打成“右派”的罪责中,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中共党内人士最了解中共,李新的亲身经历再一次告诉中国人,中共根本没有一丝可以值得相信的地方。就在无数人每天被《人民日报》等党媒洗脑时,毛乃至中共高官却根本不爱看,因为他们知道写的都是谎言。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北京拆墙引热议 民众称先拆人民日报社大院
平源:《人民日报》为何蹊跷的为军队医院开脱责任?
程晓容:“人民至上”? 现实揭穿党媒谎言
专家分析中共谎言:纂改历史和教科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