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俄罗斯侨民文学 (9-23-03)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9月2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林森报导)   俄罗斯民族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学艺术传统。即使在动荡的岁月里,即使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里,俄罗斯民族也执着地追求精神与艺术生活。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一个世纪的前半叶,在中国的哈尔滨等地生活的几十万俄罗斯侨民同样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近,中国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专家们发掘、整理、出版了一些中国俄侨文学作品。不久前由齐齐哈尔大学的李延龄等一些俄罗斯文学研究学者翻译出版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就是其中的一部。 *曾有20多万俄人流亡哈尔滨*

据研究俄罗斯侨民文学的学者介绍,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沙皇俄国开始建设中东铁路。随着铁路向南延伸,大批俄罗斯铁路工人和一些普通俄罗斯居民开始迁往中国的东北地区。哈尔滨由于是当时铁路建设指挥部所在地,所以很快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城市,也成了俄国侨民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的主要编译者、齐齐哈尔大学教授李延龄说:“由于俄罗斯国内的战乱等原因,所以曾经有20多万的俄罗斯人流亡到中国的哈尔滨。其中一少部分人后来又到了上海。这些人在中国侨居了半个多世纪。在这些人中间有各行各业的人:有工人、有农民、有工厂主、有商人、有医生、有教师、有工程师、有艺术家等等。其中也有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家和诗人留下了一批文学作品。我们所说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说的就是这些作品。”

*俄罗斯侨民创作非常丰富*

李延龄教授说,这些俄罗斯侨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有的是关于俄侨自己的生活的。也有的是关于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另外一些是关于中国的大自然、中国古老的文化和习俗的。李延龄说:“但是其中最常见的主题是绵绵的思乡之情,对俄罗斯祖国的怀念。最引入瞩目的主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最宝贵的主题就是,他们对中国、特别是对哈尔滨的热爱。”李延龄说,一位叫做巴尔喀夫的人写了一首叫做《回忆》的诗。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怀念、又表达了诗人对中国的热爱之情。李延龄教授即兴朗诵了这首诗其中的几个小节。这段诗的大意是说:“汽车载着晚归者返航,夜晚的哈尔滨神秘之乡,大平原高粱田中间松花江静静滚动着波浪。夜令人陶醉,用谜和幻想:这是松花江不是?雾蔼之中可不是别的江向我流淌着粼光。那不间断的闪光里面不是别的岛屿的绿色浮现,还是别撩拨我的回忆吧!涅瓦河听不到我的呼唤。”

*中国俄侨文学研究才开始*

据记载,1912年的时候,哈尔滨有俄国侨民4万多人,占哈尔滨总人口的60%。俄罗斯发生十月革命以后,一些不愿意与新政府合作的人又流亡到哈尔滨。到了1928年的时候,哈尔滨的俄侨人口已经超过了10万人。据不完全的统计,俄国侨民仅在哈尔滨就创办了文学报刊200多中。写诗更是当时俄罗斯侨民的一种时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俄罗斯侨民文学的研究是在大约10年前才开始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俄罗斯文艺》杂志主编吴泽林对美国之音说:“但是对这些俄侨文学作家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比起对欧、美的俄侨文学作家的介绍和研究来说,中国对俄侨文学的发掘、介绍和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吴泽林教授说,象齐齐哈尔大学的李延龄等一批有识的学者,经过许多年的艰苦努力、发掘整理、翻译了一大批俄侨文学作品。而且,在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和黑龙江省的一些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才得以出版了这本《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据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教授荣洁博士介绍,这本俄侨文学丛书共分为五卷。共有三个诗歌卷。分别是:《松花江晨曲》、《松花江畔晨曲》和《哈尔滨,我的摇篮》。另外,还有小说卷–《兴安岭奏鸣曲》,以及回忆录卷–《中国我爱你》。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张国宝称中国大陆与俄石油管道计划不变
英报:海珊没死  正与美军谈条件转往白俄罗斯
印尼向俄国新购一批战机开始服役
俄罗斯四大古城之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