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美国大学阴盛阳衰

【大纪元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佩妮综合编译) 数据显示,2003年,每一点三五个美国女大学生毕业,只有相对的一个男大学生毕业。这和1960年代每一点六个美国男大学生毕业,仅有一个女大学生毕业的比率有着天壤之别。女性在美国大学的超高比率已经成了近来教育研究者关注的议题。但是至今对于‘阴盛阳衰’的大学生比率,专家们的解读仍是莫衷一是。更多专家担心这样的趋势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传统上,美国大学生一直是男多于女。1870年有七千九百九十三个男大学毕业生,但只有一千三百七十八个女毕业生。但是到了1980年,女性已经开始急起直追。尽管男女被大学录取的总数都在成长,女性的成长速度显然要快得多。2004年秋天,就读大学的女性学生比率为57.2 %,是历史上女性大学生的最高比例。

美国教育部统计,依这样的成长速率,到2013年,女大学毕业生会比男大学毕业生多出三十万人。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家汤姆摩特森(Tom Mortensen)承认阴盛阳衰的状况一年比一年严重。‘对男孩的战争–被误导的女性主义如何伤害年轻男孩’一书的作者克丽斯汀娜霍夫桑麻司(Christina Hoff Sommers)也认同这是一个相当严重且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更困扰的是,眼下似乎没有解决的办法。

但是有些人有不同的观点。资深教育政策分析家莎拉米得(Sara Mead)认为,舆论误导,以为男性大学生比例降低就等同男性学习比女性差。在男性群体中,男性上大学的比率并未降低,只是女性群体中上大学的比率增快了许多。

美国女性大学联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的研究执行长凯瑟琳西尔(Catherine Hill)也认同,女性的胜利不该视为男性的失败。她认为这是值得庆祝的趋势。许多年以前,医学院几乎没有女生,而现在则是常态。

1950年到1970年代,女性如果上大学的话,多半选择师资培育、英语、文学等学科。那时上大学的目的是要找寻合适的伴侣。这些女大学毕业生在结婚之后也有较高的生育率,是婴儿潮的大功臣。在那个年代,进入职场的女性比率相当低。仅有三成九是职业妇女,而在这些职业妇女中,有四成七是老师。

十年后四成九的女性加入职场但仍有五成五是老师。但从1970年之后,女性对职场的期待有了巨大的改变。她们不想像她们的母亲般只想要一份工作,她们想要的是一份事业。于是在高中的时候,女孩子就开始修数学与科学的学科,以为后来得到非传统的女性工作作准备。到了1980年代,七成的女性投入职场,只有三成六的女性是老师,而六成都有小孩。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阴盛阳衰的新趋势呢?有一种说法认为1980年后,许多年长的女人陆续回到学校取得过去未拿到的学位。也有说法认为这个问题起因于十二年义务国民教育,更有人认为这是大学行销策略传递的错误讯息造成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女人结婚年龄的拉长。在1950到1970年代,女孩子多半在大学毕业后一年内就结婚了。到了1981年,女性结婚平均年龄是25岁。晚婚使得很多女人得以成为更认真的学生,在拿大学学位的同时,也比较不用担心找老公的问题。另一项因素是法律保障职场女性免受歧视之苦,这使得女性愿意竞争高薪的工作。

不过,这样阴盛阳衰的趋势在少数族裔中更趋明显。米得女士认为,如果要冠上‘危机’这个用词的话,仅能用来描述少数族裔男女大学生的巨大差距。

但桑麻司女士认为,这样的问题来自于较低年级。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更较易适应学校生活。传统的教室内教育并不适合男孩活泼好动的天性。尽管联邦与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加强女孩的数学与科学教育,对男孩较弱的阅读与写作教育却没有体现相同的努力。

桑麻司女士认为,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结果可能会是一群教育程度不高且找不到工作的男人和一群高学历的女人竞争。这会产生许多心理适应问题。一些大学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斯堡学院(St. Petersburg College)有专为录取男性设计的计划。霍华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则希望提高黑人男性的入学率。也有一些宗教学校鼓励男生朝当老师的路迈进。

新闻来源﹕华盛顿时报,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