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巫石吉:感恩感谢生命中的贵人

我们经由歌德的诗里可以思维出一些气的端倪:

“生命的呼吸过程中,有两种恩惠,

即吸入空气和吐出空气,

前者会压迫胸腔,后者则会纾解胸腔;

生命原本就是不可思议的混合体,

所以,当祂压迫我们时,要感谢,

当祂舒解我们时,也要感谢。”

感谢生命中的贵人,可感谢的有两种:像吐出空气、会纾解胸腔的贵人,会经常鼓励你、支持你,给你强力意志的贵人;另一种宛如吸入空气、会压迫胸腔的贵人,虽然常打击你、挫折你,却给你更加强大的“超越意志”。

让生命的宽度广一些,像吸入空气和吐出空气,会压迫胸腔与纾解胸腔的贵人,当两种正反面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你便有了中和之道,逐渐迈向“中庸”的道法自然。

让生命的深度远一些,吸吐之间有快慢、轻重、前后的节奏,当吸吐之间缓慢一些,胸腔里的空间便停留久一些,则能使氧流动的范围便更多更深更广了,影响力也就更大了!

看似缓慢的节奏感,实际上是培养“平常心”的方法,也是放松自己、放慢脚步、以退为进的养身保健之道。有一次上台北请益杜忠诰老师书法,他看我狂热练习的一大叠书法作品,在我即将回彰化时,写下“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当时我非常困惑不解,抱着很失望的心情从台北市搭车回家,后来,练习书法的时间减少了,却换成阅读思考写作,进而写作不辍而写成书,目前第二本书已经出版,受到杜忠诰老师、彰化县长卓伯源等人非常大的激励,这始料未及的结果,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慨!

有节奏感的“平常心”,那真正是在大师的当头棒喝下,“歇即菩提”的顿悟成无上智慧,若非杜忠诰老师的点醒,或许我始终如一在书法的狭隘领域里“狂心不歇”,又如何了悟“歇即菩提”的真义呢!

当时我真是舍不得放下,因为书法等于是我生命的精神寄托,一下子失去精神的追寻目标,怅然若失的感觉非外人所能理解,二十年呐!黄金年华的余暇岁月全投入进去,说放下放松怎能“舍不得”呢?不过,舍不得又奈何呢!

就在挣扎与心里煎熬的过程中,从第一篇文章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百篇千篇的编辑成书,许多图书馆,包括大专院校图书馆也开始有自己的拙书,偶而还会从中部图书馆借阅图书中,瞥见自己的书籍静候知音般的在书架一角,那是一种奇特的感受,仿佛似曾相识般的曾经有过。

在一页页书的纤维里,仿佛还闻得到树的芳香;在一本本新书的心血里,宛如还嗅得到脑的思维;在一句句智慧的言语里,好像还听得到杜老师“歇即菩提”的叮咛。

杜忠诰老师“歇即菩提”的声音,依稀犹在耳际,仿佛恳切而真诚,言有尽而意无穷,后来,我便没再去请益于他,然而心中始终未曾忘怀“狂心不歇,歇即菩提。”的八字箴言,竟然成了“歇即菩提”的浓缩精华,这何尝不是杜忠诰老师的人生导师南怀瑾所言:“精思入神”后的臻入化境,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也是中和之道,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大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人如能把中和之道理推而极之,圆满而致得之,那么,天地一切都各安其所,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

“歇即菩提”也是最近非常热门的“OFF学”里的放松哲学,人似乎不能像机器一般,没日没夜的工作,那会将人的精神榨干的。其实,“OFF学”只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几千年前的佛学经典就已明示“歇即菩提”,就像王维【终南别业】诗里所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此时,与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暂时放下烦琐的事务,尽情享受那一点放松后的“心灵飨宴”,像天地有大美一般,去品茗山川溪水的清澈,宛如夏之川流不息的鱼儿,一溜烟消失不见。

“心诚则灵”、“心想事成”是我常写给毕业班学生的嘉勉,想不到也回到己身,好个精神轮回,回荡在某个不知名的时空中,等待自己因缘际会的灵机一动、感通无极时空。

太不可思议了!阻力竟然成了助力,“退步原来是向前”!对于佛经所提箴言:“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可真感之既深受之更远啊!

好个痛快畅行无阻,快乐似羽化而登仙。@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