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巫石吉:有节奏的“平常心”

人的雄心豪情,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岁以前,是个“进取心”,才学见识尚未定型,而敢于有所作为。 四十岁以后,是个“定力心”,才学见识已经定型,而处事有所斟酌考量。才学见识尚未定型,而敢于有所作为。但是到了六十岁以后,是个“以退为进心”,才学见识虽能看到事情真实的正反两面,而精神体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说:“中年以后,身体之力往下降落,精神之力往上提升。”虽然未必每个人皆是如此,但是大部分人大概有这样的气味。

那是年近四十不惑的一个早晨,开晨会时脑海中一片茫然不知,主管说的应注意事项竟没一件事听进去,才逐渐探索年近中年的生命的意义。

那可是一件孤独而不孤单的事儿,开始着手阅读思考写作,以前读书是望文生字,不知为何而读?没有计划的读书方式,面临中年,接近检验中年以前的学问根源,才发现中年以前懂得阅读吸收,中年以后才懂得收放自如。

总觉得匆匆之间,竟来到人生的中继站,自己不算白活半辈子,有些文章被报章杂志引用,有些称不上台面的书法作品被人收藏,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们!如果说:中年以前,身体之力往上提升,那我算是用身体之力换来;中年过后,精神之力往上提升,那目前写作出书可算是用精神之力升华来。

明了中年过后的处境,看清自己的角色扮演,对于自己的人生过程,方才不虚此生!为何会走上写作出书这一条路,任谁也很难了解自己内心在思索些什么?其实,有时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况身旁的亲朋好友们!书越钻越深入,思维越来越宽广,总觉得中年过后的视野,应该有别开生面的豁然开朗吧!

看着书籍经典,思索体会到: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的优秀人才,优异人才的产生常让人摸不清为何会形成那样的人生过程,或许宫本武藏在【五轮书】这部兵书里反复谈到一项重点:“平常心”,或许可以作为中年以后的努力以赴准则。

其实,“平常心”是一体两面的,有节奏的“平常心”才最有效益,“节奏”包含多方面,轻重缓急是“节奏”,得失之间是“节奏”,放松放下放手一搏也是“节奏”,它宛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方式,也就是谋定而后动,或者说:“等待时机”,似乎更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所以说:“平常心”看似平淡平常平稳平静平和的处事哲学,然而多了有“节奏”的“平常心”,则看似平常,也变得不太平常;看似平凡,也变得不平凡了。

每个人不只在工作上全力以赴,他还应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吉鸿昌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所以不该把“平常心”看成顺应自然,若没有“有节奏”的努力以赴,“尽人事”而“顺天命”,相信“不努力是无法体会出真正的平常心”。

将心比心,“平常心”也需要中年过后的深刻体验,方能臻入化境,懂得“舍”才懂得“得”,它是一种分享的“平常心”,一种“无入而不自得”的怡然自得。

平常心像经典好书一般,在一页页书的纤维里,仿佛还闻得到树的芳香。

忽然再次体会“无尽藏”的涵意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