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书摘

音乐到底是什么?



在所有语言中,只有音乐是无法直接领会与转译的,因此,音乐的创作者有如神明,而音乐之玄奥则是人类技艺中之最。

──克劳德.李维史陀(Claude Le’vi-Strauss)

自有历史以来,世界上听音乐的人从未有如今日之多。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音乐人口更是大幅增加。唱片、电台乃至于电视,使音乐深入民间,其范围之广绝非五十年前所能想像。尽管有人杞人忧天,唱片将会抢走歌剧院与音乐厅的听众,但观赏现场表演的人还是倍增了。

基于个人的喜好,这本书主要是谈古典或所谓西方的“艺术”音乐,而非“流行”音乐。这两种音乐居然会分道扬镳,说来不免令人遗憾。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产阶级财富的增加,以音乐作为消遣娱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当时广受人们喜爱的奥芬巴哈、约翰.史特劳斯父子、夏布里埃、苏利文,以及其他才华横溢的轻音乐作曲家,至今仍然令我们陶醉不已。进入20世纪,则有盖希文、杰若米.肯恩(Jerome Kern)与厄温.柏林(Irvin Berlin)接续了此一传统,直到1950年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才分裂成一道几乎难以跨越的鸿沟。

尽管音乐的扩散无远弗届,音乐本身仍然是一个谜。对热爱音乐的人来说,一旦剥夺了音乐,固然是最残酷的惩罚,另一方面,有人嗜音乐如命,却不是因为要靠音乐维生,或是天生就赋有音乐细胞。懂得音乐作曲技巧的人,固然比门外汉更能欣赏乐曲的结构,同样地,会玩一种乐器或善于歌唱的人,往往也因积极投入音乐活动,从而丰富了对音乐的了解。身为弦乐四重奏的一员,甚至只是大合唱团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固然会发现这类提升生命的活动是无可取代的,但也有人既不会读谱也从来不曾想要学一种乐器,照样爱乐若狂,若一日没有音乐,竟似白白过了一天。

在当今的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颇为令人疑惑的现象。许多人认为,艺术之为物,与其说是一种必需品,不如说只是一种奢侈品,并强调,艺术中唯有文字与绘画才对人类的心灵具有影响力。不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总认为,音乐倏忽即逝,提供此类乐趣诚属多此一举,只不过是生活的表面装饰,是一种无害的嗜好而非必需品。正因为如此,在政治人物当今的教育政策中,音乐已经很少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今天,随着教育的日趋功利,一切以获得实用的就业技术为导向,而不注重充实个人的生命体验,在学校的课程中往往沦为“副科”,只有富有的父母才供得起,至于明显缺乏“音乐”天分的学生,更被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了。

过去认为音乐具有极大的力量,影响所及,可以左右个人或国家的命运,这种观念如今已经消失。在一个以视觉与言说挂帅的文化当中,音乐的重要性乃益趋模糊,因此也遭到了低估。感官的愉悦固然是音乐体验的一部分,但音乐工作者与爱好者所受的专业训练却不了解,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绝不止于此。音乐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本书是一本探索之作,意在找出影响我们深远的音乐到底是什么,并说明音乐为何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