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尘俗印记】第一次(中)

那个年代,还留有日式遗风,学校每年十月份总要举行一次运动会,目的是向乡宦士绅、医生富贾、政商名流募款,顺便展现学生的教育成果。所以开学之后不久,各年级就开始筹备节目和表演项目的练习。

虽然练习时间长,感觉累,但相对的来说,学习少了,功课也少了,还是合算!每个年级最少得有一个田径项目和一个舞蹈、韵律的表演。唉!对我们这一群野惯了的小一生来说,又是另一个初次大挑战。

想想,大伙儿没一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熏陶,什么都从零开始。连队伍都不会排,更不知道“向前看齐”是向哪看呢?更遑论排两行队出场,再按音乐节拍,一边儿表演动作,一边儿排成一个大圆圈。而且左脚、右脚真的搞不清!手脚配合不起来,“齐步走”的命令一下达,同手同脚行动的怪物,比比皆是。老师得一个个拉手抬脚的又骂又纠正,一时半刻下来,师生全累倒了!现在想来,那流传的军阀操练笑话:“草鞋!布鞋!草鞋!布鞋!”绝对不假!

好不容易上点儿轨道了,可越走越偏,两行队伍成了两条缓慢而平行蠕动的蛇!人与人之间距离拉得太大,伸出双手构都够不着,哪能拉成圆圈哪?一而再、再而三,就是成不了圆!老师们只好用白石灰粉在操场上,量好位置,画上圆圈。如此一来,总算行了。

那一阵子,师生个个晒成了印度阿三。还好,那时人人接触惯了大自然,活动量大,耐晒、耐渴又有韧性,很少人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哪像现在,上体育课,操场没跑上半圈,立刻脸色惨白、呼吸急促、晕倒……等等现象频频出现,甚至有心脏病发,猝死的呢!怪不得说,从前的人是“土鸡”,现在的孩子是“洋鸡”,挺有道理的。

那时的口号是“克难”——用双手克服所有的困难!舞蹈表演的道具,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买来所谓的彩色棉纸,再由老师指导、示范,让大伙儿学习折叠成花朵儿,然后用每个人由家中带来的棉线,捆绑扎实,系在两手的中指上,再上场表演,举手投足之间就百花齐放,热闹非凡!

小一的田径赛项目,固定是“滚大球”。每班分成两队,两人一组,由这一头儿滚到那一头儿,再由那一头儿接手滚回这一头儿,一直到所有组员轮完,依速度快慢排名次。从前的操场可是黄泥地耶!虽然尽量的整平了,但总有坑坑疤疤的地方,而那大球是由竹子编成的,上头用布罩住缝上,实际上那球是空心的。竹片与竹片间并非密合而是有大空隙的,滚动起来,重心是不稳的。

两个小一学生,个儿小、力气小,边滚边追着球跑,用力不均再加上地面的不平,越滚越“偏离航道”,小孩子嘛!只管顾着推球,哪管目标在哪?滚着滚着,要交接了,抬头一看!才发现是别班的同学,赶紧再滚回自己的阵营。搞得阵脚大乱,状况百出,惹得观众席上的家长笑翻天!

再就是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正常步”表演,那可是重头戏哪!中高年级人人都得参加。每天升完旗之后就开始操演,不仅要求跨步整齐划一,行走时,间距相等,相邻四人得成一直线。拐弯时,学问才大呢!行走至拐弯点的旗帜时,最靠内里的同学,也就是紧挨着旗帜的人,得踏步等其他三位同学赶上来,与他并排的形成一直线时,方可迈步向前,继续走。

这样练下来的结果,站在高高的司令台上看,那真是一个整齐移动的矩形方阵!一丝不茍、纹丝不乱。我敢保证,与双十国庆阅兵典礼中的分列式相比,绝对毫不逊色。虽然它是日本军国主义留下来的特殊项目,但是我相信受过这种训练的男生,当兵时的出操、队形排练,绝对安之若素,胜任愉快。

这一个多月的节目准备与表演练习,占去了所有的时间,经常是正常步排练下来之后,已是上午九、十点了,匆匆上个一堂课、半堂课,就开始了其他项目的练习,直至夕阳西下。那一段日子,总在夕曛温暖的烘衬下,背着书包,步履蹒跚、疲惫不堪的缓步慢行,心中庆幸总算又逃脱了那一整天,各种节目配乐的强制干扰,耳根得以清静,相形之下,这片刻的静谧是难得的享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