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谢泳:平庸的点火仪式

评29届奥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

【大纪元8月10日讯】我从庐山下来,顺路到景德镇看看,因为时间较紧,我没有休息,只在网上闲转。偶然有一点感想,就写下来。

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历来引人注目,中国此次当然也不例外。现在看来,本届的点火仪式,无所谓成功,也无所谓失败,感觉比较平庸。我们谈论它,是想通过解读这个仪式,观察一下我们民族的想像力,也判断一下中国人做事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奥运会开幕前,关于点火仪式,有过许多猜想,但最后结果却出人意外,一般人不会想到主事者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

我个人不喜欢这个方式,不等于这个方式不成功,我只想说出我的真实感受。我认为现在这个仪式没有体现出中国风格,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智慧。从观赏和含义上解读,都非常令人失望。不管这个创意灵感来源于嫦娥奔月还是夸父追日,亦或敦煌飞天,它要成功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要自由飞翔,不能有任何束缚,人要轻松飘逸,不能让人产生被捆绑的感觉。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创意本身及格,那么接下来的技术条件就要求非常严格,而我们没有达到。如果李宁在起飞的时候,人们感觉到他是在自由飞翔,那固然很好,但事实上,我们没有解决他身上那两条钢绳的技术问题,或者说现在技术能达到的条件,还没有到了让我们看不到那两条绳索的境界,所以整个来说,李宁在飞翔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自由飘逸,而是束缚和僵硬,至少我有这样的感觉。达到目前这样的效果,在技术上有什么难度,我完全不懂,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评价,它的技术含量与设计者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不统一,如果用杂技的手段完成那是再好不过了,但事实上又不可能,或者说风险更高。中国杂技,世界一流,我们现在喜欢强调中国元素,但在这里却忽视了。现在的效果充其量是由技术带来的,而它的技术含量又不独特。

从创意本身来说,这个点火仪式的人文意义也非常有限,想像力并不高,因为依靠现代技术才能完成的艺术,它在感染力上就一定会有明显局限。只有完全依靠原始人力或者主要依赖个人创造性完成的艺术,才真正具有感动人的力量。

阿里点火为什么让人难忘?因为是平常的,但又是独特的,他面庞坚毅的表情和那颤抖的手臂令人遐想:当年拳王的双臂是何等有力,而岁月最后留下的却是颤抖的手臂,但它没有改变人的坚毅,这就是体育的魅力。

从观赏角度评价,李宁的点火方式毫无悬念,当最后一棒火炬到他手边的时候,观众已经完全明白最终的结果,事实上点火仪式已经完成。悬念出于意外才有效果,而现在观众只是在看李宁飞翔了。再加上单调的飞翔过程太长,腾云驾雾的感觉完全依赖灯光的变化,在审美上并不产生令人震憾的力量。

2008年8月9日于景德镇圣山酒店

──转自谢泳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