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博览

【艺海漫游】化朽木为神奇──黄妈庆

【大纪元8月10日讯】清朝时期鹿港被称为台湾的第二大港埠,无论经济、文风都曾经有过繁荣的历史;今日的台湾鹿港虽然早已不见百年前的风采,但当地人民风淳朴,以传承延续前人的传统文化艺术为荣,因此而孕育出很多杰出的文化工作者及工艺家 。

与木头无言的对话

台湾的木雕界里,享有盛名的黄妈庆也是出身于台湾鹿港的名家之一,出生于1952年。黄妈庆在鹿港的渔村成长,十四岁时开始拜师学艺,当起了木器雕刻的学徒。朋友形容黄妈庆的个性,有如木头材质一样的敦厚朴实;而他自己也说,在工作时可以终日保持安静、不发一语,在四十年的木雕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专心一意的和手上的木头做无言的对话。

由于不断的钻研,奠定了深厚的木雕功力。为了维持生计,黄妈庆早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雕制寺庙祭拜用品维生。例如公妈龛、刻花、神像、神轿等木雕。由于对创作的热爱,渐渐的才转型改走艺术路线发挥精湛才艺。

作品中展现强韧生命力

黄妈庆说他的创作大部分都来自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会给他很多启示。黄妈庆早期以丝瓜的作品闻名,创作了为数不少的田园系列的作品,在腐朽与新生的对照之下,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强韧的生命力。例如荷花系列,是黄妈庆继丝瓜及田园系列之后的得意佳作,作品中仿佛有岁月和时间的流动穿梭其中,更传达出一种写意、优雅的情调。



黄妈庆作品:萌



黄妈庆作品:等待

黄妈庆的荷花作品中,有时候会看到几片快要枯萎的荷叶,在荷叶的破洞里面,它偶而又会冒出一两根新的枝芽出来;或者偶而在残破的荷叶里面看到一个小小的瓢虫在上面等等。黄妈庆喜欢在枯干的叶子线条的变化下,凹凸皱折的感觉中,再用几只小生命来诠释整个画面。好像叶子干枯了,但又有新的生命长出来。人家不表现的东西,他喜欢拿来表现成为自己的特色。

他的朋友魏秀娟说:“他不是要介绍已经快要落寞的生命,而是在没落之后展现新生,这种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想他是要传达这样的一个精神”。在黄妈庆的作品里特别呈现出来这样的精神,这是一个艺术家心里面对大地的关怀,应该也是让人最为欣赏的。

陈岸认为这种艺术构图的方式,基本上是非常险峻的,突破了传统。除了敏锐的观察力之外,黄妈庆的眼睛就像摄影师镜头下的特写一样,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起眼的东西,他会先经由头脑过滤后,再透过他的手,刻画出在都会里看不到的,乡下的小东西、小植物或小生命体。魏秀娟谈到,我们很多人的作品都会拍最美的东西;刻最美的东西;写最美的东西,可他的作品就不是这样了,有时候看起来不完美的东西,可是就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在黄妈庆的眼中,应该是这个生命力很强,他想要展现这样的新的生命力。



黄妈庆作品



黄妈庆作品



黄妈庆作品:情意绵绵

黄妈庆善长用细腻的刀法刻画“小小的世界”,除了物象质感的诠释,在动态的掌握上更能表现得栩栩如生,而且在景物布局以及剪裁的呈现上,也有深厚的功力。以细腻的雕工及优雅的风格见长,在视觉上,他的作品好像突破了木材的材质,具有弹性、柔软的感觉,尤其在花鸟虫鱼的刻划上,不但看起来栩栩如生,更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魏秀娟认为:“他在应用方面,可以将小动物、很细微的一些小植物的叶片,或一个果实,创作在它的作品里面。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木讷、却展现出很宽广的一种,对即将快要隐没的那些乡土的力量”。魏秀娟感觉都会的东西进步是很容易的,然而要保留传统的,过往的历史、乡村、渔村的生活那就不太容易了。而黄妈庆给她一种很深的返朴归真的感动。

推陈出新不断创作

从1992年起,黄妈庆即开始参加台湾全省美展、木雕创作等各种比赛,并且常常名列前茅,作品受到公私立美术馆典藏。对于各式的邀请展,黄妈庆都很乐意的参与,因为要参展就必须拿出新的作品来,所以他借此激励自己推陈出新的不断创作,也因此激发出很多不同系列的作品。

由于环境的变迁,现在鹿港渔村有很多鱼类已经消失不见了。虽然黄妈庆没有选择当渔夫,但手笔下刻画出各种鲜活的鱼类也能用来缅怀烙印在他记忆中的那些生态繁荣的景象。陈岸说:“黄妈庆是非常质朴、非常木讷的一个艺术家。他用他的作品来做代言,作品中可以说是反映人生、反映他个人的一个思想领域的”。

一般说来,黄妈庆会根据拿回来材料的形状,去构思。就是工与自然的相结合,黄妈庆认为这样看起来质感会更好。也有把朽木拿来当做背景,让人有岁月的感觉。因为现代人生活很紧张,黄妈庆会让画面简单化,让人看了觉得轻松。

黄妈庆的作品能呈现出木雕温馨的原色、原味。从他大多取材于农村常见的瓜果、昆虫之类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热爱自然的本性。如同很多的工艺家一样,执意的在创作的路上永远不懈的坚持到底,黄妈庆说他将会用一生不停的创作,实现他永远刻画不完的木雕憧憬。@*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