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世界经济危机将成为“中国奇迹”的终结者吗?(4)

胡少江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4月12日讯】在前三篇同题的评论中,我分析了“中国奇迹”背后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以国家为主导的特殊的政治结构。这三个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补充,一方面促成了“中国奇迹”的产生;另一方面,这三个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力的相对消长又埋下了可能形成“中国奇迹”停滞甚至社会崩盘的诱因。

从历史上看,任何经济奇迹都有停止的时刻。例如,在经历了战后近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后,日本经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开始减速,从九十年代起甚至进入了停滞期。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在经历了各自的高速增长的奇迹后,也分别在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相继进入了结构调整期,他们的经济增长在结构调整期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减速。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密集但资源缺乏的大国。大量的就业压力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得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这正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加工车间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农业和服务业而言,加工业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较大。正因为如此,中国在满足全世界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品需求的同时,已经和正在承受着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环境也不能无止境地承受破坏。所以,这种格局的经济增长当然会出现停滞。

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也是难以避免的。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对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计划经济制度的纠正,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回归,这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已经逐渐减弱。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实际上就已经基本上是依赖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来维持高增长。而利用国家强制性的力量不惜一切成本地压低包括劳动和环境在内的各项成本更是成为中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基本战略。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这给中国政府提供了在一定程度上奇迹般地延长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因为国家大,所以国家能够集中的财力相对而言也就较强。而财力的集中对加强国家机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就在国家权力和弱势群体的对峙中能够较长时期地占有优势。因为国家大,中国政府“拆东墙、补西墙”的能力也就相对较强。这就如同保险公司一样,参与保险的人越多,保险公司在紧急情况下因无法付出保费而破产的机会就越小。同样是因为国家大和地域辽阔,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后果的显现过程就有可能是分散和延迟的,这就使得当前的政府有机会在当前矛盾回避矛盾,将后果推给下一代。

但是,任何奇迹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简单的。这种不顾后果地维持“经济奇迹”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积累矛盾的过程。不仅如此,矛盾不断累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提高未来解决矛盾成本的过程。从中国现有的扭曲的经济结构和紧张的社会关系看,任何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国内各社会集团之间现有矛盾的激化,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将不仅终结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也将导致社会的崩溃。我将在下一篇评论中分析当前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如何冲击中国。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中国总理的信心从何而来?
胡少江:中国和资本主义 到底谁救谁?
2009达沃斯:在普金和温家宝的风头背后
胡少江:世界经济危机将成为“中国奇迹”的终结者吗?(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