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雅:縱觀五十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

陳小雅

人氣 5
標籤:

時下里,知識分子之“吃香”,不僅可以從報紙上給予他們的“英模

“、“突擊手”介紹的巨大篇幅看出,也可以從社會各种“激勵机制”的 傾斜看出。在深情涌向他們的各种實惠中,有房地產銷售商打出的“博士 优惠”的廣告;有人們日常閑談“博士可以生兩胎”的玩笑;在醫學“精 子庫”的瞄准對象中,自然也少不了成名的知識分子。當然,這种傾斜, 更多地偏重科技知識分子。所以,也有人私下里把“清華”看作進政治局 的台階,把“北大”稱作秦城監獄的門坎。但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在科學院工作的朋友說:“我們象是被利用的妓女。”

此言雖然“偏激”,但并非謬誤。其實,在一個實施“赶超戰略”的國度,在每個人都被當作實現某一國家目標的工具的社會里,所有的行業 和個人,都只有某种單一的技能或器官被使用。而作為一個人,他們的感 情、意志、興趣愛好往往是被扼殺的。馬克思把這种現象稱作人的活動對 人本身的“异化”。在西方發達國家,它主要表現在人的經濟活動對人的 异化;在社會主義國家,它則更多的表現在人的政治活動對人的异化,而 且是有政策,有目的,由國家系統推行的异化。

這种現象,在中共建國后的前三十年中猶為嚴重。所以才有以“齒輪和螺絲釘“為榜樣的荒謬口號,才有對“個人主義”的窮追猛打。無論是作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還是作為“可靠同盟軍”的農民,還是作為付在他們“皮”上的“毛”的知識分子,命運并無兩樣。只是對更多地“使用大腦工作“的知識分子來說,處境更酷烈而已。

使用自己的大腦,本是人与動物分离,從自然界獨立的標志;社會分化出使用大腦的階層—知識分子階層,是人類社會進化的標志。知識分子在社會分工中,行使的是“認識功能”和“价值功能”,活動于思想文化領域,作用于人的思維与心靈,成果体現為物質、精神与道德三方面的
進步。但在中共建國的五十年里,“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极”,一切要“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從所有制体系到槍杆子,都支撐著這個原則,所以知識分子的“价值功能”基本不能發揮。在“認識功能”方面,在前三十年也不能充分發揮。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批判,將眾多的知識領域划為禁區,只剩下极其偏狹的一部分,為國家的政治欲望服務。如果說,發生在五十年代“大躍進”時期,錢學森論証“畝產万斤”事件是其“知識功能“萎縮的標志的話,發生在九十年代,在“聯合國寬容年”呼吁書問題上,“王淦昌兩次被‘利用’事件”,則是其“价值功能”消亡的一個縮影。

允許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是改革開放時代的標志。但這次命運轉變的契机,同時也預示了它的局限。大家或許還記得那時最響亮、至今也沒有被認真反思的一些口號,如“知識也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顯然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主
要、最活躍的因素“和“工人階級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階級”這些論斷中衍生出來的。人們以為,只有這樣說,才算強調了知識的作用,才能提高知識分子的地位,才把“毛”歸入“皮”的一類。孰不知,這其實仍是把“人”作為“社會發展”工具的一种論調。

誠然,在實施“改革開放”后,由于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知識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這不僅表現在執政党中“白區板塊”与“紅區板塊“的換位,還表現在干部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知識分子也逐漸可以行使“認識功能”。但是,權力階層的知識化并沒有還“知識人”權利主体
的地位。人与知識一樣,仍是實現目標的工具。這不僅表現在八十年代對“人道主義”和“自由化”的批判,還表現在知識分子仍然被當作“統戰”對象,中宣部仍然掌管著國家的社會科學;思想開放依“科技界—文藝界—新聞界—理論界—思想界“逐級遞減,以至完全封閉。近期發生的“法輪功”事件,其實是執政者長期實行“愚民政策”,搞思想文化專制,萎縮知識分子的角色功能,破坏社會生態自然平衡的結果。

縱觀五十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前三十年可謂“被政治囚禁”,后二十年主体上可謂“被經濟綁架”,但愿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是被戰爭所犧牲。

(陳小雅,原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現為自由撰稿人。
原載文化中國网頁)


    相關文章
    

  • 人民報:拒絕簽名,不要為那喪盡天良的獨裁者殉葬 (1/20/2001)    
  • 知識分子的道義責任 (1/12/2001)    
  • 在真理遭到踐踏和迫害的歷史時期,知識分子肩負著重要的道義責任 (1/10/2001)    
  • 【紀元特稿】欽本立遺囑“導報精神不死” — 江澤民与“導報事件”之八 (1/10/2001)    
  • 何祚庥為什么上了黑名單?江澤民鎮壓法輪功進入轉折點 (1/6/2001)    
  • 從“文化操作”看“文化研究” (1/3/2001)    
  • 郭沫若逢場作戲的悲哀 (1/2/2001)    
  • 風華正茂的青年科學家顛沛流离 (12/26/2000)    
  • 文學的理由壓倒經濟的理由 (12/21/2000)    
  • 海外人士評中國人權現狀: 換湯不換藥 (12/10/2000)    
  • 胡耀邦前助手抗議北京批評高行健獲獎 (10/21/2000)    
  • 誰為法輪功辯護——知識界是懦弱還是墮落? (10/11/2000)    
  • 中國文化風雨蒼黃五十年 (10/9/2000)    
  • 泰晤士報:米洛舍維奇嘴硬心虛 (10/3/2000)
  • 相關新聞
    郭沫若逢場作戲的悲哀
    從“文化操作”看“文化研究”
    何祚庥為什么上了黑名單?江澤民鎮壓法輪功進入轉折點
    【紀元特稿】欽本立遺囑“導報精神不死” -- 江澤民与“導報事件”之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