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廣播評論:數字繁榮的背后

標籤:

各位听眾,你們好,我是王丹。首先祝各位新年快樂。辭舊迎新,往往也是總結与展望的時机。值此時刻,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僅從公布的數字上看,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呈現一枝獨秀態勢。在過去的一年中,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一万億美元大關,比上年增長8.3%,扭轉了七年以來經濟增長率不斷下滑的局面。在全球股市下跌的同時,唯有中國的証券市場一路牛气衝天。

從數字反映出的繁榮是否代表中國的現實呢?該如何分析這一繁榮?

最近在大陸學術界和知識分子中引起強烈關注的一本書提出了獨立的見解,這就是上海學者曹錦清出版的《黃河邊的中國》一書。該書的副標題是”一個學者對鄉村社會的觀察与思考”,顧名思義,這是一本深入解剖中國農村問題的調查報告。作家以在河南農村几個月的實地考察的日記為基礎,向人們揭示了另外一個傳統的中國社會,一個完全不同于上海浦東、珠江三角州等沿海地區的鄉土中國。曹錦清以親身經歷見証了一個事實,即廣大的中國農村仍處在于剛剛能有溫飽的階段,其現代化程度仍很低,農民問題遠遠沒有解決。這本書引起關注,是因為它給那些沉醉于中國表面上的經濟快速增長的人打了一劑退燒針,揭示出了表面的繁榮背后潛在的危机,這就是正在日益撕裂著我們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

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經濟日趨活躍,《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大陸五十大富豪的財產合計有近60億美元;但另一方面,農民生活依舊談不上小康,下崗工人又在使貧困階層擴大。去年全國下崗職工達一千二百万人,而農民的收入實際為負增長。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國家四個世界:上海、廣東、北京代表第一世界;沿海發達地區為第二世界;中部的內地城市為第三世界;西部未發展地區為第四世界。這种划分表現了中國發展的极度不平衡的現實。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越高,這种不平衡的程度越大,貧富差距、地區差距的比值越高。

常識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分裂式的畸形發展都是危險的,它會導致嚴重的社會,政治動蕩。所以曹錦清的調查可謂是一篇新的《盛世危言》,提醒我們不能以為數字的繁榮就可以彌平深層的危机。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王丹作的評論。)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