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中國未來的道路

張慶松 (洛杉磯)

人氣 3
標籤:

中國的未來离不開創新,創新才能創造中國的光明的未來。建立中國的科技創新体系是發展21世紀中國經濟的需要,是中國在新世紀內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5000年中華文明再現輝煌的動力。

許多人都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原因就是,人們普遍相信,中國的經濟在21世紀仍然將會快速穩步地向前發展。經濟發展了,中國才有光明的未來。但是,中國在未來的几十年內將逐步面臨优勢流失的問題,因此需要有一個長遠的优勢替代戰略,這個戰略就是科技創新。

中國在過去的20多年中,睿智的改革開放決策造就了奇跡,經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展。外貿快速成長,人民生活水平也獲得了提高。其中成功的一個秘訣就是充分發揮了中國的人口优勢。中國的充沛的人力資源,勞動力素質好,工資水平低,因此吸引全球的厂商把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轉移到中國,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使得中國有成為全球制造基地的趨勢。目前,在美國的百貨公司里隨處可見中國制造的產品。

成本优勢會消失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也會快速提高。因此,勞動力的成本也必然會增加。如此一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优勢必然會逐漸消失,其他一些比較落后的國家的廉价勞動力就會表現出對外國厂商的吸引力。因此,中國就必須要找到繼續吸引外商的新优勢和在生產成本提高的情況下能夠繼續擴大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新動力。也就是說,中國必須要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找到動力。(中國的12億人口的市場和快速增長的購買力當然也是一個优勢,但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老本,現在討論的是如何謀取未來的利–全球市場)。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加強科技創新就几乎是唯一的選擇。

加強科技創新可以使得中國擺脫對勞動力密集產品的依賴,因而防止成本增加帶來的消极影響。  加強科技創新可以使得中國企業生產更多的高科技產品,這樣的產品有非常高的附加价值,可以增加獲利。

加強科技創新可以使得中國的企業擺脫外國企業對技術的控制和壟斷,從而可以走自己發展的道路。

加強科技創新可以使得中國能夠領導世界經濟生產和消費的潮流。

加強科技創新可以快速地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加強科技創新也可以提高中國勞動力的技術水平,使得他們的价值得以提升,他們的收入也會增加,但是不會對經濟帶來消极影響。

經濟發展將會增加國防實力。但是,科技創新將能夠直接地縮小中國國防科技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科技弱不利國防發展

由于中國的科技實力落后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國防實力也就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表現在中國的武器水平在戰術指標性能上還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而且由于現代武器集中体現了高科技水平,因此价格昂貴。由于發達國家壟斷了高科技技術發明和生產,其中產生的利潤和高稅收會体現在軍費上,因此發達國家的軍隊買得起高科技武器。由于中國的經濟是由低附加值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支持,其產生的利潤和稅收也就不如高科技產業那樣的丰厚,因此就出現軍費支持不起高科技武力,軍隊買不起、用不起高科技武器的現象。

建立中國的創新体系,快速發展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將能夠有效地解決上面這兩個國防難題。高科技產業的壯大和發展,將能夠快速提高中國武器的研發水平,提高中國的兵器工藝制造水平,從而快速地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同時,高科技產業的壯大,將提高國家稅收中的含金成份,因而使得軍費對高科技產品的購買力增加。那就會讓軍隊對高科技武器”看得中意買不起“的現象成為歷史。所以,成功地建立中國創新体系后,中國的國防何愁不強?

中國有5000年文明,這令炎黃子孫為之自豪。然而,歷史越久,包袱就越沉重。就是因為歷史包袱負擔太重,近代的中國就失去了開拓進取精神,使得中國的文明被西方后來居上,中國成為外國的半殖民地,海外華人也備受欺凌。在當時國弱民窮的狀態下,中華民族,雖然曾創造了古代輝煌文明,沒有獲得外國人的尊敬,反而被誣蔑為“不能超越過去的低劣民族。”

好漢不提當年勇。因此,21世紀的中國人一定要放下歷史包袱。不要沉迷于往日的輝煌,不要再信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變”。而是要面向未來,大膽開拓,奮勇進取,不斷創新。要成為新潮流的推動者,新趨勢的引導者,新文化的創造者,新經濟的領導者。如此,中華文明才能再現輝煌,中華民族才能再次揚眉吐气。

創新体系如能夠成功建立,21世紀必將會是中國人的世紀。

(轉自<<聯合早報>>)


    相關文章
    

  • 朗訊財報出錯 (2/11/2001)    
  • 美中小型股重登主流地位 (2/11/2001)    
  • 警輪窮追走私船檢貨300万 (2/11/2001)    
  • 裁員聲四起 美國高科技員工惴惴不安 (2/10/2001)    
  • 可通過家電网絡一体化查看孩子房間的狀況 (2/10/2001)    
  • 潛水勘查 海底未遭污染 (2/10/2001)    
  • 科技股預計開盤繼續走跌 (2/9/2001)    
  • 俄藉軍售大陸等國 欲挑戰美國影響力 (2/9/2001)    
  • 《北京觀察》: 朱總老矣 尚能飯否?  (2/8/2001)    
  • Analog Devices預計成長放緩 (2/8/2001)    
  • 俄國和瑞典推出翻譯掃瞄机 (2/8/2001)    
  • 東京股市收挫至28月低點 (2/8/2001)    
  • AT&T計划裁員但規模不會太大 (2/8/2001)    
  • 4科技公司列入《財富》“美國最令人羡慕的公司”Top10 (2/7/2001)    
  • 傳英國決心出售軍事科技給中共 (2/7/2001)    
  • 西安一15歲少年遭受“性騷扰”長達七年 (2/7/2001)    
  • 台北時報:美售台武器可能落大陸之手 (2/7/2001)    
  • 清大將与大陸五所大學交換學生 (2/6/2001)    
  • 上海的“電信大王” 中國元首的儿子 (2/6/2001)    
  • GE在最受推崇的企業評比中連續四年奪魁 (2/6/2001)
  • 相關新聞
    上海的“電信大王”  中國元首的儿子
    GE在最受推崇的企業評比中連續四年奪魁
    台北時報:美售台武器可能落大陸之手
    西安一15歲少年遭受“性騷扰”長達七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