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美國的政策改變,北京有理由不安

標籤:

(華盛頓特派員王景弘)克林頓時代的兩位外交事務官員陸士達与雷克,在台北与陳水扁總統的兩段對話,反映了美國對台海爭紛看法的轉變。即使布什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官員仍未完全安排就緒,台北有理由審慎樂觀;而北京也有理由感到不安。

陳水扁在談話中回顧過去美國有人指責台灣是包袱,是麻煩制造者,當然他不同意這种看法。美國曾有人對台灣做如此情緒性的指責,而北京不斷刻意宣傳,企圖對台灣造成負面形象。但在台北政局改變后,新政府的有條件讓步及北京的僵化態度,使美國輿論界及政界對台海僵局責任有新的評估:兩岸對話不能恢复,問題在北京,而非在台北。

曾在任上對台北施加壓力,促兩岸恢复對話的前助理國務卿陸士達見解如此,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雷克看法也如此。美國媒体不再受中共宣傳之惑,已經少用「北京認為台灣是它『叛离之一省』」的用語,而一般對陳水扁當政后宣布有條件不宣布台灣獨立,也認為是相當的讓步。台灣委屈之態,与北京的得寸進尺作風相較,「麻煩制造者」的標簽貼不到台灣頭上。

過去美國朝野對台灣最關切的是「台灣獨立」問題,但被渲染為「台獨党」的民進党當政后,「台獨」不再是個問題。陳水扁對兩位美國訪客抱怨中共不尊重人民依民主程序所做的選擇,避免与新政府對話,而只知拉攏在野党及商人。陸士達則對已經在野的國民党主席連戰抱怨中共只知搞統戰伎倆,而國民党卻跟著北京唱和。陸士達從催促國民党政府与中共對話,到責怪國民党配合中共統戰以謀求在台灣的政治利益。他把這种話說給國民党主席听,也反映出美國人士關心的已非「台獨」問題,而是中共對台灣的「統戰」問題。

從克林頓政府時代官員對台海局勢之新評估,再看布什新政府的政策動向,北京有理由感到關切。第一,布什政府的外交优先順序与克林頓政府大不相同。克林頓政府把中共視為所謂「戰略伙伴」,并把盟國日本置於次要地位,至少是未給予應有重視。布什政府重新把日本列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重要盟國,視東京為因應中共崛起的伙伴,并寄望日本參与促使中共尊重台海地區的穩定。

第二,克林頓政府對建立國家導彈系統(NMD),立場有所保留;但布希政府卻顯得勢在必行。在過去几周,新任國防部長倫斯斐几乎把注意力放在推銷NMD上。在華府与北京間,又多出一個容易造成緊張的問題。

第三,克林頓政府以貿易挂帥,國家安全放置一旁,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班子則大部分是鷹派、保守派,國務卿鮑威爾不再使用簡化的「一個中國」措辭,他要把中共看作一般的「國家」,非美國之敵,也非美國之戰略伙伴。他的副手阿米塔吉主張把台灣視為積极性的因素,而不是一個「問題」。國防部長倫斯斐与副部長伍佛維茨都是主張強大國防及力主建立反導彈系統的人物。伍佛維茨与副總統錢尼是老布什政府時代決定出售F-十六戰斗机給台灣的主要決策者。

第四,中共在經濟改革過程中所遭遇的社會及政治問題,在未來几年將會惡化,法輪功的組織性,使中共防不胜防。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共國營企業受到的衝擊,可能危及其政權的穩定。如果中共仍以鎮壓方式來保衛其政權,其國際形象只有更加惡化。

第五,對美國的安全利益而言,它最大的噩夢是台灣在威權時代的「反攻大陸」,和民進党執政可能的「宣布台灣獨立」,因為兩者都可能使美國卷入台海衝突。現在台灣政權在民主体制下和平轉移,陳水扁并有條件的放棄宣布獨立,台灣主動引爆衝突,造成美國介入的因素祛除。

在這种大環境下,北京雖說要改善与美國關系,但它的作為及言辭卻顯示處處与華府對立。部分美國學者把中共對美國帶有高度敵對的說辭,解釋為江澤民應付內部強硬派所必須,但這种說辭給人的印象是北京把美國視為頭號敵人,其結果可能使中共在美國輿論界取代舊蘇聯的的地位。這种走向在布什新政府鷹派當家的局面下,對北京并非好事。 (聯合報)

中共資深外交官訪美僅見至次卿

上周抵達華府訪問的三位中共資深外交官,為了解美國新政府上任后對中共政策是否有所轉變,他們曾經与美國前任總統老布什會面,引起外界注意。不過,這三位中共資深外交官在前往美國國務院拜會時,只見到了國務次卿級別的官員。

据「華盛頓時報」指出,上周抵達美國訪問的前任中共駐美大使李道豫、朱啟禎和前任駐加拿大大使張文朴,他們在華府主要活動包括与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傅立民等民間人士及記者晤談。李道豫等人到美國國務院拜會的最高層級官員是主管經濟、商業和農業事務的國務次卿拉森。

不過,報導同時指出,李道豫等人在抵達華府之前曾到德州休士頓拜訪曾任美國与中共建交前駐北京聯絡辦事處主任的前總統布什。

對此,前總統布什的發言人佛瑞謝特表示,李道豫等人与老布什的晤談只是禮貌性拜會,而不是政策會談。佛瑞謝特不愿說明雙方討論的細節。(中國時報)


    相關文章
    

  • 台海兩岸關系配合美國對華政策而動 (2/17/2001)    
  • 股市慘遭涂炭 債市低開高走 (2/17/2001)    
  • 人權与軍貿:中美關系處于歷史轉折點 (2/17/2001)    
  • 自爆雙面諜內幕 賴昌星將牽動中美台高層黑幕 (2/17/2001)    
  • 中美海底光纜搶修隊尚未找到海纜斷點 (2/17/2001)    
  • 數字電視服務供不應求 (2/15/2001)    
  • 小布希出手不輕軍售蒙憂 (2/15/2001)    
  • 中國三名前大使訪美探路 (2/15/2001)    
  • 中美學者論美國威脅 (2/14/2001)    
  • 日本海纜船駛往出事地點搶修中美海底光纜 (2/14/2001)    
  • 中美洲薩爾瓦多強震近千人傷亡 (2/13/2001)    
  • 中美海底電纜23日可望恢复正常 (2/13/2001)    
  • 【紀元專欄】鄭義:評預言中美俄核大戰的小說提綱 (2/13/2001)    
  • 中美海底光纜已恢复部分電路,應急衛星將投入使用 (2/12/2001)    
  • 中美海底光纜預計下旬修复 (2/11/2001)    
  • 中美海底電纜故障 中台國際電信癱瘓 (2/10/2001)    
  • 中美斷海纜 互聯网世界大混亂 (2/9/2001)    
  • 中美海底電纜斷裂 泱及台美网路 (2/9/2001)    
  • 中美海底電纜發生故障 緊急搶修尚需兩周 (2/9/2001)    
  • 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克林頓最后一天狂簽140宗特赦令 (2/9/2001)
  • 相關新聞
    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克林頓最后一天狂簽140宗特赦令
    中美海底電纜發生故障 緊急搶修尚需兩周
    中美海底電纜斷裂 泱及台美网路
    中美海底電纜故障 中台國際電信癱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