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一場劫難“水洗”之后看“三孔”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月5日訊】斑駁的梁柱、水漬清晰的紅牆以及大成殿內彌漫的潮濕空气味道,构成了人們對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的直觀印象。這里的工作人員、導游和游客都認為,“水洗”后的“三孔”簡直就是經歷了一場劫難。  

天津日報報道,在孔廟門口找生意的導游趙小姐說,深圳華僑城控股公司与曲阜及山東等公司合作開發這里后,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除了嚴格管理之外,最主要的舉措便是給“三孔”進行了大掃除。但令趙小姐和她的同事沒有想到的是,給這舉世聞名的建筑物做掃除的方式卻是用水衝洗。  

趙小姐無奈地說:“几乎每天我都會与這些古跡打交道。在給游人講解每個景致的歷史典故時,這些古建筑不只是傳統意義的建筑,更是鮮活的歷史。經水衝洗后的這些建筑看上去已經是面目全非了,這讓我和我的同事們感到十分的可惜。”  

走入孔廟,剛到櫺星門,便發現新近粉刷過紅漆的大門上漆皮已經爆開并大面積剝落。在圣時門,可以清晰地發現紅牆被衝刷后留在裙牆上的水痕。接下來的弘道門、大中門和同文門都有彩繪梁柱模糊不清的情況。更有甚者,奎文閣內東側牆壁仍然有一大片濕跡,整個奎文閣內彌漫著潮濕的空气。而這里過去是用來藏書的地方。

在東園,木制的先賢供台不少都已開裂,房頂的梁柱上吊著一大片彩繪漆片,搖搖欲墜。來自山東煙台的游客馮先生指著到處可見的模糊彩繪感嘆道:“這里保護很差呀。”當他听說不久前此處經過水洗后不禁愣住了:“文物保護單位居然不懂得文物保護,這簡直是個笑話。”  

在孔府里,与孔廟內同樣的情況也普遍存在,由于室內濕度很大,記者并沒有在展室內看到很多的文物,据稱是已經被轉移保管起來了。而在現場,大多數身著統一服裝的孔子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都回避“水洗”這個話題。在天津日報記者的再三追問下,他們才承認這里确實被“水洗”過。  

將要离開孔府時,天津日報記者從一位七十多歲的賣貨老者處得知,很多曲阜人在知悉文物經水衝洗損失嚴重后都對此表示了憤慨。這位孔姓老者便是其中之一,不過老人不愿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他只說自己也是孔氏的后代。他看到文物被如此對待,實在是心痛至极。老人說:“曲阜人大多靠先祖留下的這些文化遺產生活,而且生活得還不錯。但是如此下去,他們將如何生活呢。從大的方面來講,這些遺產不只是曲阜人的,他們還是中國人的,是全人類的,任何人都只有保護的權力,沒有破坏的權力。”


    相關文章
    

  • 曲阜“三孔”文物被毀追蹤:旅游局長否認此事 (2/3/2001)    
  • 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慘遭水洗損失難以估量 (2/2/2001)
  • 相關新聞
    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慘遭水洗損失難以估量
    曲阜“三孔”文物被毀追蹤:旅游局長否認此事
    大陸連鎖舞蹈機構跑路 受害者損失上萬
    恆大地產再被強制執行 累計被執行超707億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