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沙皇」朱噷基:集三千寵愛于一身

改革未成 但聲望未墜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3月18日電】北京的「兩會」已經閉幕,但朱噷基仍受外界高度矚目。這位無人可取代的中國「經濟沙皇」上任之初就集三千寵愛于一身,除了大陸民眾視他為「改革的舵手」,海外人士甚至西方國家亦對他抱持著极大的期待,直到現在,他可說是中共領導階層中,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人物。較之于江澤民、李鵬、李嵐清、賈慶林等領導人,朱噷基的民望相對高得多。

据中國時報19日報道,去年中共「兩會」期間,朱噷基在參加政協經濟組討論時,一位他老鄉湖南籍的代表發言時久久不能進入實質內容,朱噷基實在等不及了,就不留情面的對這位代表說,「老鄉,你就不要說套話了,請你盡快進入實質內容吧!」

從朱噷基坦率直言可以看出,他在中共龐大且僵化的官僚体制中,的确是個异數。九八年中共全國人大換屆時,在閉幕前,朱噷基以高票接替李鵬總理職務時,不但全体与會的中共全國人大代表熱烈鼓掌,一向在記者席上默不吭聲的西方記者亦少見的給予朱噷基熱烈的掌聲,對朱噷基有特殊喜愛情節的香港記者,更是激動。

當時的朱噷基,集三千寵愛于一身,除了大陸民眾視他為「改革的舵手」,海外人士甚至西方國家亦對他抱持著极大的期待,直到現在,他可說是中共領導階層中,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人物。

不過,在經過三年的執政后,朱噷基就任時的許多承諾,并未實踐。其中跳票最嚴重的,當屬國有企業的改革。今年已經過了朱噷基對國有企業三年脫困承諾的時間,然而這個棘手的問題并未獲得根本解決。在朱噷基推動改革的同時,雖然大陸經濟持續發展,但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貪污腐敗情形仍未獲得改善。

可是,朱噷基在民間聲望依然屹立不搖,日前甚至有部分中共人大委員和政協代表提議,希望朱噷基能夠繼續干一任總理,以讓中國的改革能夠穩健持續的進行;民間的輿論甚至傳出,「中國的改革不能沒有朱噷基!」朱噷基在大陸民眾心目中,仍是一位令人津津樂道的改革巨擘。

朱噷基聲望所以持續不墜,除了与他個人特質有充分的關系外,在他執政期間,雖然歷經亞洲金融風暴,但大陸的經濟仍在發展,這也是讓他職位能夠确保的最重要因素。

朱噷基身段柔軟,但意志堅定。他在周四的總理記者會上,精神依然充沛,思路清晰且妙語如珠,有時還糾正翻譯的英文。朱噷基在听完一位日本記者以生澀的普通話發問后,竟然詼諧地說,「你的中文很好,但我听不懂」;他在談到江西小學爆炸案時,也以負責的態度向罹難者道歉,并且表示是國務院沒有做好工作,同時保証未來不會發生類似事情,否則將嚴辦各級官員。

從朱噷基執政至今的表現可以确定,在可見的未來,在中共政壇中,朱噷基仍是一個無法取代的「經濟沙皇」,即使未來退居二線,他依舊在中共改革的進程上扮演重要角色。相對于其他腐敗領導人,海內外對朱噷基的期望用集三千寵愛于一身來形容并不過份。


    相關文章
    

  • 金融時報:大陸出現道歉文化 朱噷基也公開道歉 (3/17/2001)    
  • 布什總統將在10月首次訪問中國 (3/17/2001)    
  • 回應朱噷基之邀 白宮宣布布什十月訪華 (3/16/2001)    
  • 美外交官私下形容 朱「像在放話」 (3/16/2001)    
  • 石家庄爆炸案:失業工人 社會計時炸彈? (3/16/2001)    
  • 刺激景气猛揮霍 大陸經濟含隱憂 (3/16/2001)    
  • 中共証監會規范信息披露原則 (3/16/2001)    
  • 朱噷基表態:不排除AB股合并 (3/16/2001)    
  • 朱總向港澳台人才招手 (3/16/2001)    
  • 朱噷基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 (3/16/2001)    
  • 朱噷基是「原法輪功練習者」? (3/15/2001)    
  • 朱噷基坦率談爆炸案 朱邦造尷尬 (3/15/2001)    
  • 洋記者:「朱噷基的那股衝勁又回來了!」 (3/15/2001)    
  • 朱噷基:死而後已,不是說我要賴在位置上不下來 (3/15/2001)    
  • 朱噷基:布殊應邀十月訪華 (3/15/2001)    
  • 短訊:江澤民朱噷基李瑞環胡錦濤「交頭接耳」 (3/15/2001)    
  • 凸顯江核心地位 朱噷基投票被阻止 (3/15/2001)    
  • 朱噷基「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3/15/2001)    
  • 中共反貪污腐敗 人大代表缺乏信心 (3/15/2001)    
  • 壓力磨掉朱總理豪言妙語 (3/15/2001)
  • 相關新聞
    壓力磨掉朱總理豪言妙語
    中共反貪污腐敗 人大代表缺乏信心
    朱噷基「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凸顯江核心地位 朱噷基投票被阻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