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漂浮太空行星起源又有新線索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8日訊】日前,英國天文學家在獵戶座星云中新發現了20顆行星。令人感到惊奇和不解的是,這些行星与其他行星不同,它們沒有環繞的恒星,而是像“孤儿”一樣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發現這些行星的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菲利普ܨ盧卡斯和牛津大學的帕特里克ܧ羅奇說,這些行星是由气體和塵埃組成的,距离地球大約1300光年,體積約為木星的5至13倍。科學家稱,他們還在獵戶星座的紅外頻譜中發現了水蒸气的痕跡。

光明日報報道﹐科學家們猜測,這些气體行星可能是100万年前從气體星云中凝結而成的,所以,它們當初可能很熱,就像人們快速向足球充气時受到壓縮的空气會變熱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才逐漸涼下來。也有可能這些行星是在某個恒星系中形成后被拋到了太空中,但更大的可能是,它們是自己在太空中形成的。

兩位英國科學家是用位于夏威夷的紅外天文望遠鏡發現這些行星的。在過去6年中,天文學家共發現了50多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發現自由漂浮的“孤儿”行星尚屬首次。尤其重要的是,這個發現為破解行星及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

行星是怎樣誕生的

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地球的故事要追溯到太陽誕生的初期。生生不息的星塵和气體像一個扁平的圓盤圍繞太陽旋轉,它們漫無目的地彼此撞擊、聚合,這樣過了大約1万年。有些塵粒形成更大的固體物質,經過一個我們現在還不了解的神秘過程,這些物質最終聚合在一起形成大約100英里寬的星子帶,在這個區域,重力使得它們相互吸引、碰撞。有一些變成了碎片,而那些大的星體則用它們不斷增長的重力捕獲附近的太空物質,從而變得更大。

這個被稱作碰撞聚合的過程持續了大約10億年,直到地球完全形成(盡管它同我們今天稱作家園的這個行星還有巨大的不同)。

1995年,科學家們發現了間接證据,證明太陽系外還有圍繞恒星轉動的行星。這一發現震惊了行星形成領域,使它不再是一個理論家的私人領地。盡管目前我們知道的只有一個“地球”,但很有可能會發現更多的這樣的行星。而這次在獵戶座發現的新行星,則對行星的形成的傳統假說提出了新的課題。更進一步說,對行星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也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

生命起源新假說

眾所周知,行星是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而行星上的生命又是怎樣開始的呢?許許多多的假說可謂眾說紛紜。曾有假說認為,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子的出現,是地球上生命誕生的標志。

持該假說的科學家認為,在像地球這樣的原始行星上,簡單分子在陽光照射等作用下聚集為更大的分子,越變越复雜。直至最后,由于某种未知原因形成了一個分子,它能把簡單的分子組成一個与自身一樣的分子,也就是說具備了“自我复制”的能力。科學家一般認為,最早形成的這個自我复制分子應該是蛋白質或RNA(核糖核酸)分子。它所包含的生命信息,能通過特定分子在蛋白質鏈或RNA鏈上排列順序來記錄。

但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桂冠人類基因組中心的科學家多隆ܪ蘭斯特等人,最近卻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新假說認為,地球上最早誕生的自我复制分子有可能不是蛋白質或RNA,而是脂類分子。他們通過計算机模擬發現,复雜的脂類分子團也具有儲存生命信息的能力,能夠生長、分裂、自我复制、將信息“遺傳”下去,并積累“進化”所需的“變异”。這与我們熟知的生命演化過程極為類似。

地球上生命起源,主要從地球上物質運動和發展中尋找生命物質,探索生命起源。原始地球具備生命起源的環境和物質條件是:

1、在地球環境的早期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組成,它們包括生物有机體主要組成元素:碳、氫、氧、氮等。宇宙化學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几种元素在天體上、星際空間都是普遍存在的。

2、地球上的生命最有可能在水中誕生,并且十分之九時間全部生活在水中,后來雖有部分生物登上陸地,但都离不開水。水是地球上生物不可缺少的介質。此外,生物化學研究也發現,有少量生物可以生活在溫度很低的液態氨和甲烷中。

3、生命體中所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有适當的溫度要求,溫度太高生物有机分子必然運動過劇甚至分解;溫度過低,生命過程過分緩慢甚至停頓。如果生命發生在水中,溫度大致介于攝氏0度到100度之間。

4、生物只有在与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才能生存,所以早期地球必然存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大气層。宇宙生物學研究認為,生命不可能發生在沒有大气的天體上,而天體要在其周圍留住大气必須具備相當大質量。質量太小,引力太小,就不可能有大气。沒有大气的天體,它的表面也就不可能有液態水或其他液態物質,沒有液態物質作為溶劑也不可能有生命產生。

5、生命的產生需要能量,早期地球能量主要有光和熱。宇宙射線、地熱、火山等都可為生命起源提供能量驅動力。

6、過去有人把氧气作為生命發生的條件,現在認為這是不對的。地球原始大气是缺氧的,而地球上生命正發生在缺氧的時期。原始大气大多為還原性气體,如:甲烷、硫化氫、氫气等。

何种行星上有生命存在

除了百分之几的少數例外,銀河系中恒星的發熱年代都很長,足以使智慧生物漸漸形成。但尚不清楚的是這些星體有沒有行星圍繞著它們轉,因為只有在圍繞恒星公轉的天體上才能具備液態水所需的溫度。可惜天文學家對別的太陽周圍的行星還一無所知。由于它們實在太遙遠,即使离我們最近的一些恒星确有這种伴侶天體繞它們轉,人們也還不能做到用望遠鏡直接觀測這些微乎其微的對象。可是話說回來,別的太陽周圍也有行星繞著轉,這是非常可能的。我們已經了解,宇宙物質的運動很可能使單星周圍形成行星系。人類自己所處的行星系也支持這种觀點。巨大行星木星和土星甚至以它們的衛星群在周圍組成了一個“行星系”。因此,單星周圍都有行星系在運轉的假想是合理的。

那么,這些行星与各自恒星的距离是否合适呢?一個行星至少應該滿足的條件是,它与所屬恒星的距离使得輻射在它表面造成液態水所必需的溫度。在太陽系中,水星極靠近太陽,而离太陽比火星更遠的所有外行星則受陽光照射太弱,不夠溫暖。別的恒星周圍的行星我們始終還沒有見到,怎樣才能知道它們之中有多少已經具備了距离恒星恰到好處的條件呢?我們的辦法只有和自己所處的行星系類比。地球無疑地處在太陽生命帶內部,火星和金星靠近此帶邊緣。“水手”號探測器拍得的照片表明,火星表面的荒涼程度和月球表面類似。盡管火星有大气并且含有水分,但是在它表面上軟著陸的一系列“海盜”號探測器經過取土分析并沒有發現生物細胞的任何跡象。前蘇聯的一批探測器測得的金星表面溫度超過450攝氏度,所以金星也不是生物栖息的場所。

只要仔細想想,一個行星必須同時滿足多少條件才能栖息生物,我們就會明白,天體具備适于生物的气候是多么希罕的巧例。美國科學家邁克爾ܬ哈特指出,只要把我們對太陽的距离縮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熱不可耐而不能生存;這段距离只要加長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蓋。因此他認為,外部條件合适,使生物能進化到較高級階段的行星,在銀河系中最多只有100万個。

在某個行星上如果适宜的气候能維持足夠長的年代,生命确實會形成嗎?天文學家們認為,宇宙中物質元素的分布大體上是相同的。銀河系中离我們最遙遠的恒星,甚至別的系中的恒星,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太陽一樣,沒有由硫組成的恒星,也沒有由汞組成的云團。多數情況下宇宙物質的最主要成分是氫,再其次才是其他的化學元素。因此,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即使是在一個遙遠的、但气候适宜的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一切有机分子所需的各种物質。射電天文學家在气體云中發現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有机分子,其中有乙醇和甲酸,有气氰化氫和甲醚。當然,從這類簡單有机化合物向那些构成生命基礎的复雜分子演變,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讓我們假想,凡是可能孕育生命的場所生物實際上都已出現,那么銀河系中可能有著100万個居住生物的行星,這些生物也許各自都已演變了40億年,只不過它們理應處在各自不盡相同的進化階段罷了。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楊戟指出,揭示原始行星系統的形成和起源問題,在可以預測的范圍內,還要說明年輕星體的活動現象,以及這些現象与年輕星體演化的邏輯關系,沿著這一研究方向所得出的科學論斷,將為探索包括地球生物在內的宇宙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研究線索。

面對新發現的“孤儿”行星的秘密,科學家們指出,雖然以地球的標准來看,這些行星體積巨大,上面也不可能有生命,但它們的表面溫度只有2000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它們的大气中完全可能有水存在。一個可能是,也許將來有一天,它能像現在的地球一樣充滿勃勃生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地球正被放逐到更外層的空間 (5/16/2001)    
  • 太陽系眾行星未來預測 (5/11/2001)    
  • 首次發現證據 另一個太陽系的恆星已將行星吞沒 (5/9/2001)    
  • 近日可觀新彗星 (5/7/2001)    
  • 國際小行星以“金庸”命名 (4/26/2001)    
  • 名飛宇宙 小行星命名「金庸」 (4/23/2001)    
  • 英國天文學家警告﹕核彈射歪小行星 嫁罪天災毀敵國 (4/13/2001)    
  • 天文學家發現兩顆遠距离行星 (4/11/2001)    
  • 太陽能機器人—行星探險的關鍵 (4/10/2001)    
  • 太陽系外又發現了11顆新行星 包括一個巨型行星 (4/6/2001)    
  • 英國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孤儿”行星 (4/6/2001)    
  • 太陽系外發現與地球相似行星 (4/4/2001)    
  • 科學雜志: 2.5億年前行星撞地球導致生物几乎滅絕 (4/2/2001)    
  • 美國“行星協會”今年四月將試行“陽光之旅” (3/29/2001)    
  • 星級“的哥”重慶為您服務 (3/5/2001)    
  • “近地小行星約會”探測器完成使命 (3/2/2001)    
  • 近地號太空探測船圓滿結束五年太空探測任務 (3/2/2001)    
  • 科學家最近發現三顆新行星 (3/1/2001)    
  • 常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主題公園 (2/28/2001)    
  • “近地號”即將長眠于“愛神” (2/26/2001)
  • 相關新聞
    “近地號”即將長眠于“愛神”
    常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主題公園
    科學家最近發現三顆新行星
    近地號太空探測船圓滿結束五年太空探測任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