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企業高利潤的奇跡只是一個泡沫﹖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1日訊】最近幾個月來﹐許多大公司紛紛宣佈規模驚人的沖銷﹐不禁使人產生這樣的疑問﹕90年代末企業利潤高漲的奇跡會不會只是海市蜃樓﹖《華爾街日報》以“90年代末企業利潤高漲的奇跡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海市蜃樓嗎﹖ ”為題作了全面的分析。

文章說﹐除了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強勁的企業利潤增長率是經濟繁榮的另一大支柱﹐也成就了美國股市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從1995年到2000年﹐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年均升幅達23.3%﹐同時企業年均收益增幅為10%﹐遠遠超過了1948年至1994年期間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年均6.6%的升幅。

然而最近幾個月來﹐許多大公司紛紛宣佈規模驚人的沖銷﹐包括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Corp.)﹑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朗迅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 Inc.)﹑北電網絡公司(Nortel Networks Inc.)﹑沃特-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 Inc.)。在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上﹐很多資產的價值都被降低了﹐從投資組合和客戶貸款﹐到產品庫存和收購的業務。

據金融研究公司Multex.com Inc.提供的數據﹐自2000年第四季度經濟開始下滑至今年3月31日的6個月內﹐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的成份股公司已經宣佈的沖銷和“特殊”支出金額達500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6個月期間數量最驚人的一次﹐它在稅前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也是自1992年以來的第二個高峰。今後幾週內會有許多公司陸續公佈第二財政季度收益﹐這種勢頭預計會持續下去。

引起爭議

數目龐大的沖銷﹐在經濟學家和華爾街分析師中間引發了一場爭論﹐是否過去那些輝煌的利潤建立在不甚扎實的業務上﹐現在正用大筆沖銷重新加以描繪會計報表。比如說﹐當某公司曾經給一位新創企業客戶一筆幾百萬美元的貸款﹐幫助其採購公司的產品﹐現在這筆貸款被沖銷了﹐有些投資者可以將這種行為視為對最近一個季度一定數量收益的一次性扣減。有些投資者可以換一種眼光﹐他們將沖銷視為公司實際上默認了前一季度因為貸款產生的銷售和收益並沒有帳面顯示的那麼漂亮。

“反映新的現實環境”

但這並不是說宣佈大筆沖銷的公司以前記錄利潤時違反了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簡稱﹕GAAP)。最近的沖銷並不能都算在管理失誤的帳上。比如同裁員和部門調整有關的大規模沖銷看來是直接由於200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經濟急劇收縮引起的﹐許多公司高層主管說﹐他們無法預見會這麼快出現經濟滑坡。確實﹐在經濟滑坡期間﹐沖銷數額一般而言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期。“許多沖銷只是反映出新的現實環境﹐”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的經濟學家尼爾.索斯(Neil Soss)說。

不過﹐認為以往利潤被誇大的觀點有助於經濟學家解釋90年代末期的一個神話。通常來說﹐企業利潤的增長應該是和經濟發展相一致的。然而過去5年來﹐標準普爾500家公司的利潤增長率卻大約是經濟總產值增長率的兩倍。

製造混亂

但是作為華爾街最關心的一個指標﹐標準普爾500家公司的利潤數據並沒有考慮進最近不尋常的沖銷數字。許多分析師的通常做法是排除沖銷﹐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目前的標準普爾500家公司的稅前收益﹐在截至3月31日的過去5年中年均增長9%。如果將特殊沖銷視為普通開支﹐那麼稅前收益的增長率就會下降到7.6%﹐這就與同一時期約6%的總體經濟年增長率更接近了。

顯而易見的是﹐大量的沖銷會在投資者中間製造混亂局面。如果現在的沖銷確實抵銷了過去的一部分利潤﹐像本益比這樣簡單的衡量工具就會變得很複雜﹐因為你很難測量公司真正的盈利情況。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官員們最近批評許多公司普遍採用的一種做法﹐即在發佈公司收益報告時強調不包括特殊沖銷項目﹐也就是所謂“預估”收益﹐同時淡化他們的GAAP收益。該委員會已經對一些公司展開了調查﹐以確定這些公司的預估收益是否有誤導嫌疑。

如下是5種在收益報告中最常見的沖銷手段﹕

銷售信貸

給客戶的銷售信貸是一種和商業一樣古老的操作方式。但是分析師說﹐在90年代科技泡沫期間﹐這種做法越來越時髦了。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放棄了審慎的風險管理手段﹐為了迎合華爾街的短期收益和收入要求﹐向信用條件很差的客戶提供採購融資。如果客戶無力償還這些貸款﹐企業就只好將其沖銷﹐但問題產生了﹕今天的沖銷是否抵銷了昨天的利潤呢﹖

去年Gateway Inc.急切地推銷公司生產的電腦﹐因此決定不惜代價向被其他融資機構拒絕的高風險客戶提供信貸。結果是﹕Gateway壞帳纍纍。為了清理這些壞帳﹐公司第一財政季度在出現7,500萬美元同客戶貸款有關的營運虧損的情況下﹐還計提了1億美元的“特別沖銷”費用。

投資組合虧損

許多公司在牛市期間向新創企業大肆投錢。環境好的時候﹐他們可以將帳面投資收益計算為普通收入的一部分。但是當這些投資變成爛尾時﹐這些公司突然間在帳面上出現了數額龐大的“特殊”虧損。

舊金山金融服務巨頭富國銀行於6月6日宣佈﹐公司將在本季度計提10.5億美元的“特殊沖銷”費用﹐抵銷其風險投資組合價值的下降。公司說這些沖銷在稅前基礎上將達17億美元。

據培基證券(Prudential Securities)的分析師邁克爾.馬友(Michael Mayo)估計﹐富國銀行在1999年和2000年的稅前收益因為其風險投資組合價值的增長﹐多獲得11.2億美元。這相當於同期公司稅前收入的9%。但是﹐在這些投資價值上升時﹐公司並沒有將其列為“特殊收益”。

庫存積壓

有關過去的利潤是否被誇大的爭論﹐並不只限於銷售融資或投資虧損。有些疑問集中在是否因為過去費用被低估而使收益顯得過高。一個例子是最近在電訊設備行業出現的庫存產品沖銷問題。去年這個行業的需求直線下跌﹐供過於求的設備庫存積壓嚴重。

科技行業巨頭思科公司今年春天計提了22.5億美元的稅前庫存沖銷﹐這家公司明確告訴投資者說﹐這筆費用將不包括在預估收益中。批評人士質問﹐為什麼思科的沖銷集中在一個季度內﹐而庫存問題顯然已經在2000年中期已經出現了。

商譽資產

有關商譽資產的沖銷問題也是爭論的重點之一。商譽代表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時所支付的額外費用。根據目前的GAAP﹐公司可以將商譽資產分階段進行沖減﹐最長可達40年。但是當商譽價值受到損害時﹐公司必須一次性沖銷受損的數額。

今年初Safeco Corp.就是這麼做的。這家位於西雅圖的金融服務公司在第一季度計提了12億美元的稅前商譽受損沖銷﹐這在收益報告中被計算在“一次性沖銷”項目中。Safeco最初計劃分30年沖減商譽﹐這是該公司1997年10月以31億美元現金收購保險商American States Financial Corp.時發生的。

可以肯定的是﹐選擇一個正確的沖減年份很大程度上只是靠猜測﹐因為公司永遠都無法清楚收購行動是否一定成功。一些意外的變化﹐比如股市最近的大跌﹐會急劇降低被收購資產的市場價值﹐迫使公司沖減商譽。

代替現金的股票

利潤奇跡本身就有其反面性。在科技股泡沫期間﹐許多新創企業公佈了巨額虧損。如今的沖銷是否暗示過去的虧損實際上是被低估了呢﹖

比如去年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公佈的業績報告顯示﹐有價值7,900萬美元的收入來自於它的網絡公司客戶﹐這些客戶用自己市價很高的股票而不是現金支付給這家西雅圖的網上零售商﹐作為接受不同服務的報酬。這些客戶中有著名的網絡公司大災星﹐比如2000年8月關門並申請破產保護的網上傢具公司Living.com Inc.。

在網絡公司的泡沫破裂後﹐亞馬遜於去年將代替現金支付的股票的大部分價值沖銷掉了﹐其中包括本來價值1,400萬美元的Living.com的股票。亞馬遜將這些虧損描述為應該被排除在公司收益報告之外的非現金項目。有些投資專家批評亞馬遜弄虛作假﹐因為該公司的預估收益排除了許多非現金開支﹐但不排除非現金的收入部份。2000年亞馬遜的淨虧損為14.1億美元﹐總收入為27.6億美元﹐而該公司所謂的“預估營運虧損”僅為3.17億美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科技巨頭業績好壞參半 (7/19/2001)    
  • 微軟公司盤後交易下跌2.72美元 (7/19/2001)    
  • 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Citigroup運營盈利增長13% (7/16/2001)    
  • 北京2000億搞基建 僅能賺取190萬美元 奧運史最最昂貴 (7/15/2001)    
  • 《華爾街日報》﹕投資者努力尋找企業收益復甦跡象 (7/12/2001)    
  • 《華爾街日報》: 小企業未雨綢繆 經濟放緩不裁員 (7/12/2001)    
  • 网絡經濟的尷尬:成功的网絡經濟竟是色情、賭博 (7/12/2001)    
  • 雅虎公佈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7/11/2001)    
  • 黑金政治襲擊中國的社會肌體! (7/9/2001)    
  • 中國汽車巨頭,謊言想騙誰? (7/8/2001)    
  • 加拿大轎車賣得比多功能車好 (7/7/2001)    
  • 大陸兩家公司分別入選商業周刊兩項排名之首 (7/6/2001)    
  • 商業周刊:Yahoo應把眼光放長遠些 (7/2/2001)    
  • 法新社:中國醫生揭露大陸販賣死刑犯器官惡行 (6/28/2001)    
  • 菲律賓馬榮火山爆發竟給旅游業帶來利潤 (6/27/2001)    
  • 《華爾街日報》﹕萬勿輕信網上股票論壇(下) (6/27/2001)    
  • 國家計委官員﹕中國汽車業利潤之高全球罕見 (6/26/2001)    
  • 康柏的iPAQ便攜式MP3播放器 (6/21/2001)    
  • 德國石油化工BASF宣佈關閉十家廠房 (6/21/2001)    
  • 台灣IC設計足稱業界楷模 (6/20/2001)
  • 相關新聞
    台灣IC設計足稱業界楷模
    德國石油化工BASF宣佈關閉十家廠房
    康柏的iPAQ便攜式MP3播放器
    國家計委官員﹕中國汽車業利潤之高全球罕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