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李怡:邦聯是統獨各派可接受的共識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3日訊】 上星期,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台灣媒體訪問團時,曾表示,只要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大陸方面「可以理解台灣有關方面為何提出邦聯制主張」。儘管第二天,國台辦的新聞稿否定台北媒體的報道,可是對邦聯制並無予以駁斥。而在上月十一日,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在記者會上回應連戰主張的邦聯制,他已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甚麼問題都可以談,將來兩岸統一的方式、時間也都可以討論。

北京目前公開的主張,仍是以「一國兩制」的方式統一,江澤民曾公開否定聯邦制或邦聯制。然而,中共對聯邦或邦聯,並沒有如對「台獨」、「兩國論」那樣痛加拒斥,原因是聯邦或邦聯,並沒有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也就是說,仍可以討論在「一個中國」之下,兩岸組成聯邦或邦聯。

兩岸統一,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當然都是比較遙遠的事。然而,作為解決台灣當前困擾社會的國家認同問題,改變社會上統獨對峙、互相不能溝通的意識形態困局,邦聯制的主張,應可凝聚社會上最大的共識,是統獨各派較可勉強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台灣社會對前途的最大共識,本是「維持現狀」,但「維持現狀」不能解決兩岸對立、外交孤立、台灣受到安全威脅以及難以整合兩岸經濟的難題;也不能平息社會上統獨爭議並與此相關的族群矛盾。民進黨立委沈富雄曾撰文論邦聯制,他將兩岸未來關係架構的界定,以「永遠維持現狀」為中間點。中間點以右,是單一國家的範疇,包括「一國兩府」、「一個分治的中國」、「聯邦」,到極右點是「一國兩制」。中間點以左,是複數國家的形態,從「邦聯」、「特殊兩國關係」、「歐盟」、「大英國協」(即英聯邦國家)、「兩國特殊關係」,到極左點是「台灣共和國」。

邦聯在這個統獨光譜中是位於左側而最接近中間的點。它在形式上是「主權國家」的結合,但又隱藏跨越中線、由獨到統的可能。民進黨若面對現實,不否定「憲法一中」,又想打通兩岸經貿關係,應可勉強接受邦聯制。國民黨主張邦聯制,親民黨也不會反對。在三個主要政黨中,邦聯制不難凝聚國家認同的共識。而台灣社會,也可從此擺脫意識形態的對峙。

原載《苹果日報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薩爾瓦多等友邦聯名支持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 (8/9/2001)    
  • 台灣提出邦聯制大陸可以理解 (8/9/2001)    
  • 連戰將邦聯制和兩國論 劃清界線 (7/25/2001)    
  • 邦聯制將不納入國民黨政策綱領 (7/24/2001)    
  • 中共為何不願邦聯制? (7/12/2001)    
  • 華盛頓郵報說國民黨推動邦聯制加劇統獨爭戰 (7/9/2001)    
  • 「一國兩制」真的行情看漲嗎? (7/8/2001)    
  • 讓統一帶動民主推動「一國法治」–關于邦聯制的一次座談 (5/15/2001)    
  • 民進黨要員﹕兩岸若能和平 台灣可犧牲部分主權 (4/21/2001)    
  • 密西西比州民反對換旗 州旗仍保留邦聯徽號 (4/18/2001)    
  • 大可: 邦聯、聯邦為什麼不可談? (4/13/2001)    
  • 江澤民受訪中共版本 略去排除邦聯制談話 (3/26/2001)    
  • 江澤民拒絕邦聯、聯邦 台灣主張統一人士尷尬 (3/25/2001)    
  • 台灣聲音:「江主席勿阻絕各种可能方案」 (3/25/2001)    
  • 江澤民放狠話:如果美國不干涉 我們隨時解放台灣 (3/24/2001)    
  • 葉金鳳:邦聯制兩岸机會之窗 (3/18/2001)    
  • 北京反對台灣兩岸統一用邦聯制 強調一個中國原則 (3/4/2001)    
  • 喬治亞州飄揚新州旗 (2/1/2001)    
  • 千人聚集南卡州首府反對邦聯旗依然矗立 (1/16/2001)    
  • 【紀元專欄】伊銘:由連戰「邦聯制」构想談起 (1/15/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