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中國急需開發再生性能源

薛涌 傳自美國紐黑文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4日訊】 是否批准和執行旨在控制地球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已成為美國與歐洲、日本等其他工業化國家之間的主要政治裂痕。然而,這并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富人戰爭。目前,中國已經由石油輸出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中國目前的工業人口,僅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三十,若想成為一個中等水平的工業化國家,工業人口至少要占總人口的6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工業人口一下子多出四、五億。

僅這多出的四、五億,就是目前美國工業人口的兩倍!中國的能源能支持這樣的增長嗎?如果能源過于依賴進口,中國在國際上還能夠自立嗎?可以預料,在二、三十年后,能源的對外依賴,將比糧食的對外依賴更加威脅中國的主權。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到時人家一個禁運,就會輕易使中國就范。同時,中國目前的汽車擁有率雖然僅僅為每千人八輛,几乎是美國的1%,但環境質量已惡化到無法容忍的地步。如不及時治理環境,就不會再有發展的空間。

中國的石油、原煤的儲量是有數的。盛產石油的中東,是世界的火藥桶,說打仗就打仗﹔而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興起,未來几十年世界工業人口將可能倍增,形成僧多粥少,為石油打破頭的局面。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建立美國那樣的全球軍事力量,保証自己的“油路”暢通,所以進口原油既要每天祈禱國際市場的油價平穩,又要對產油國陪小心,當然更得看維持“油路”的美國的眼色,總之處處受制于人。擺脫這一被動局面的唯一出路,是尋找新的能源,特別是再生能源,以滿足日益加速的工業化進程的需要,在國際上立于不敗之地。

所幸的是,中國目前在國內外都有著良好的機會發展再生能源。首先,國際上再生能源的開發技朮日新月異,使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如今再生能源已不再是環境保護主義者在實驗室里構筑的烏托邦,而是在現實中能夠與傳統能源競爭的新能源。例如,20年前,人們一提起風力發電,就會想起《堂吉訶德》里的風車。風力發電機不過是環境保護主義者逞能的玩具,在真實的生活中頂不了大用。但如今的風力發電的成本已比1980年便宜了90%,成為當今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電力能源。如今的風力發電機比過去的規模大10倍,而且由電腦調節,效率大增。在這方面領先的丹麥,生產著世界上一半的風力發電機,成為其經濟的巨大動力。

丹麥近10年來經濟繁榮程度和美國相差無几,但人均消耗的能源只有美國的一半,而且再生性能源已經占其能源消耗總額的20%,不久這個比值將達到三分之一。即使在美國,大片的風力發電機也已開始紛紛豎起,甚至在當今這位污染總統布什的老家得克薩斯,也出現了大片丹麥造的“風車”。這些“風車”的好處是,投資是一次性的。“風車”一旦造好,以后的電力就几乎像白來的一樣。刮風是老天爺的恩賜,你不必像用油那樣為每一滴油而付錢。

風力發電的弱點是風不可測:想用電時不刮風,不想用電時風不停。比如美國感恩節那天,家家都在烤火雞,耗電量極大,而火雞烤好后一直到第二天午飯前,很少有人會用烤箱。若感恩節那天風平浪靜,第二天一早大風不斷,那么依靠風力發電的人真可謂面臨世界末日了。解決的辦法是:第一,把風力發電整合入傳統能源的體系中,風力不足時由傳統能源補充﹔第二,在廣大的區域建立風力發電網,這樣當一個地區沒有風時,可以由刮風的地區供電。而當今電腦的發達,又使上述兩種系統的復雜調節成為可能。

中國的地理與氣候條件,為發展風力發電提供了天然優勢。首先,中國地域廣闊,東邊風平浪靜,西邊大風不止,風力發電如能跨省跨地區聯網,則可互通有無﹔第二,中國大部處于季風氣候區,風力、風向極有規律。在北方長大的人都熟悉中央氣象台的大風降溫警報。北方一般是不刮風不降溫,風和寒流常常一起來。過去一降溫,為了取暖就要大量燒媒,北京的冬天空氣最壞,也是因為燒媒之故。然而,一旦北方遍布高效能的“風車”,寒流就會和電流一起來,北方的供暖、供電,可大部分依靠寒流來解決!

與此同時,中國必須重新考慮交通運輸的發展戰略。中國人口密集,宜于發展鐵路運輸,而難以承受大量的私人汽車。然而改革以來,私人汽車、高速公路頗有發展,而鐵路交通大大滯后,大城市天天堵車,空氣質量每況愈下。無論從環境、從石油供應、還是從人口密度的角度看,私人汽車的路是不應發展下去了。而從再生能源的角度看,龐大的鐵路網可以用無煙的“風車”發電機驅動,而私人汽車則只有靠油才能跑。如今千人八輛車就攪得各大城市烏煙瘴氣,如果再增10倍,千人80輛車,不知現在中國的哪一個城市的公路和空氣可以承受!而對一個汽車社會來說,千人80輛車,只不過是剛剛起步的水平。美國目前是千人767輛車。

中國政府應根據能源的潛力來考慮自己的發展戰略,不應盲目走美國式的發展道路。目前再生性能源的開發技朮還很年輕,潛力甚大,而領導潮流的是歐洲、日本,不是美國。去年總統選舉時,戈爾就公開表示他擔心美國過于輕視節能技朮和環境工業,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會因此吃虧。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証明此言不虛。而歐洲的一些小國,沒有美國那種全球性的軍事力量來維持自己的原油供應,知道未來世界石油市場是多么靠不住,于是居安思危,終于發展出一條盡量不求人的能源戰略和技朮,值得中國效法。目前美國與歐洲因環境問題而反目成仇,中國如能借機主動向歐洲打環境牌,向歐洲人表示:一旦技朮條件許可,中國將單方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不僅能夠在開發再生能源上贏得歐洲最大限度的技朮支持,而且在未來與美國的沖突中,也會多一些回旋余地。

(轉自聯合早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伸入地球深處的望遠鏡 (8/4/2001)    
  • 布什放30天夏季長假 (8/4/2001)    
  • 紐約原油市場交投清淡 原油小跌 9美分 (8/3/2001)    
  • 美國加州德州是一對歡喜冤家 (8/3/2001)    
  • 科學研究表明:美洲人可能源于亞洲 (8/3/2001)    
  • 英相布萊爾訪問墨西哥呼籲全球自由貿易 (8/3/2001)    
  • 美國加州能源委員會主席否認失職 (8/3/2001)    
  • 基金回補空單 紐約原油期貨漲幅達94美分 (8/2/2001)    
  • 美洲人起源新說:可能源于亞洲 (8/2/2001)    
  • 美國加州州務卿堅持州長辭退新聞祕書 (8/2/2001)    
  • 能源期貨強勁上揚 上週庫存意外下降 (8/1/2001)    
  • 加州住家斷電 約翰老爹請吃披薩 (8/1/2001)    
  • 美國加州州長能源顧問與秘書 涉嫌利益輸送 (7/31/2001)    
  • 美國加州眾議員賴特接受愛迪生公司捐款惹質疑 (7/28/2001)    
  • 美國聯邦能源部 將建貫通加州輸電線路 (7/25/2001)    
  • IBM:推出世界上第二台超級計算机 (7/24/2001)    
  • 國家人事部研究表明:國內四類關鍵人才告急 (7/23/2001)    
  • 訪客須出示國籍證明 美眾議院譴責能源部種族歧視 (7/18/2001)    
  • 勞工部: 美國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溫和上揚0.2% (7/18/2001)    
  • 美國6月份消費物者價指數可能上升0.1% (7/18/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6月份消費物者價指數可能上升0.1%
    勞工部: 美國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溫和上揚0.2%
    訪客須出示國籍證明 美眾議院譴責能源部種族歧視
    國家人事部研究表明:國內四類關鍵人才告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