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是鬆還是緊?中國金融面臨兩難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羅娜綜合報道)當今的中國人時刻都在面臨兩難的選擇,比如流感肆虐,打還是不打流感疫苗?不打怕被傳染,打怕有副作用影響健康;每個家庭也面臨租房還是買房兩難選擇,買要傾盡一生積蓄,不買難道一生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面對2010的來臨,中國的金融政策也同樣面對無論向左還是向右都將面臨困境的囚徒境地。

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出口急劇下滑,實體經濟大幅回落,無奈之際,中國政府啟動雙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4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遠超GDP增速的貨幣供應量(M2)增幅,來保證「經濟增長」。然而,這一政策隨即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銀行信貸激增、資產價格特別是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暴漲、通脹預期快速形成。在這種背景下,緊縮金融政策的呼聲日漸高漲。

12月23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文,要求金融機構2010年「嚴把信貸關」。然而,時隔幾日,1月1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10年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眾所周知,在中國,金融機構並非有自己決策的願望和權力,大多是「看風使舵」,在繼續寬鬆的貨幣政策下,2010到底是緊還是鬆,是嚴還是寬,看來對金融機構來說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兩難中為什麼選擇了繼續寬鬆貨幣政策?

11月26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對中國提出「警告」表示,中國的資產泡沫正在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上半年大量信貸資金的流入是造成資產泡沫化的第一步,從此持續惡化。一向「語出驚人」的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也表達了對2010年中國經濟的擔憂。他在世界經濟轉型期中國企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年會上說:「中國的資產泡沫如果爆破,將造成2010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我們從美國次貸危機、迪拜金融危機的教訓中明確知道,房地產吹漲的經濟泡沫一定會爆裂,只是早晚的問題,而泡沫一旦爆炸,後果則不堪設想;那為什麼中共政府甚至冒著通貨膨脹的風險,卻選擇了繼續寬鬆的金融政策呢?

據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分析,因為緊縮銀根將導致房地產的後續資金無法跟進,會更早的觸發以房地產為核心的虛擬經濟的泡沫爆裂,中國的銀行也會出現巨額的虧損甚至壞帳。由於目前中國經濟幾乎完全是以房地產為核心的「虛擬經濟」,因此,為了維持虛擬經濟的暫時繁榮,必須繼續放鬆銀根。也就是說,只要不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造成社會動亂,政府將竭力維持以房地產為核心的虛擬經濟的繁榮。

再者,在2009年的信貸擴張中,絕大部分銀行貸款投放到了由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即所謂的「鐵公基」項目中。而且很多貸款是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放的。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銀行新增貸款中有一半左右投向了政府融資平台的項目。這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根本沒有什麼資本金,風險很大,如果貨幣緊縮,這些中長期項目將變成「半拉子工程」,使得銀行形成呆壞帳,最終還是銀行來承擔所有基建投資項目的損失。於是,對於銀行信貸規模,擴張意味著泡沫和通脹,緊縮意味著風險和損失,真是左右為難。

寬鬆的資金投向哪裏?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中國產能過剩代價高昂」的報導說:「中國歐盟商會最近發布了一份令人不安的報告,中國產能過剩的規模令人瞠目結舌。2008年底,中國煉鋼業產能為6.6億噸,需求僅為4.7億噸。二者之差大致相當於歐盟的總產出。然而目前中國還在建設的新產能就達到5800萬噸。

在11月5日舉辦的「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秋季運行形勢報告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也承認,中國目前已有21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

因此國內一些民間經濟學者稱:面對著嚴重生產能力過剩的「南牆」,還要發展生產,擴大生產能力,這不是撞了南牆不回頭嗎?這種生產發展究竟是為了保證老闆的利潤,還是為了維護官員的利益!

他們無奈的吶喊,「中國政府掌握了所有的資源,所以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調配資源價格和主導社會分配,私人財富在政府面前毫無保障,只要看看山西政府是如何併購小煤礦的,我們就知道《物權法》中的物權對於我們也僅僅只是個概念而已。這決定了中國的經濟結構。」

誰為天量銀行信貸的資本金買單?

2009年天量信貸造成了商業銀行資本金告急,若2010年-2011年仍維持7萬-8萬億的信貸規模,就必須每年為商業銀行再注入2000億-3000億資本金。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富安近期表示,銀行體系今年必須增資5,000億人民幣。

法國巴黎銀行估計,若扣除中國農業銀行的初次公開上市(IPO),今年整體銀行業的籌資金額將達到3,600億人民幣,其中股、債各半,大部分上市銀行將透過大陸A股籌資。整體金融業的籌資規模將超過大型金融機構開始公開上市的2006年。

也就是說,像其他以往任何一項經濟政策或經濟改革一樣,中共實行的這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和寬鬆的金融政策,最後買單的還是中國老百姓。那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經濟學家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曾在財政部工作過的經濟學者盧麒元指出:中國的學術界幾乎沒有對經濟政策反省的能力。體制內的學者是現行政策的受益者群體,他們不會、不敢、也不願對現行經濟政策提出異議,他們是受僱傭的傳聲筒、擴音器、辯護師,他們要依現行的體制吃飯和出名。體制外的學者,在中國學術霸權和話語霸權之下,人微言輕,連芙蓉姐姐的影響力都沒有。於是,即使中國的財政金融政策已經嚴重脫離中國經濟的現實,蛻變成為嚴重經濟問題的源泉,成為中國幾乎所有社會問題的焦點,也不會有學者站出來說話。更談不上道德追問。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富人剝削窮人的政策。他舉例說,比如,中國的房地產貸款按揭利率比美國還要低,這就明確告訴住房炒作者如何拚命利用銀行金融槓桿來炒房,如何通過炒房來謀取暴利。中國最近十年的住宅售價暴漲,其最主要的根源是國內的信貸膨脹。在這種情況下,炒 房者獲得暴利了,房地產開發商暴富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了,銀行收益增加了,但存款人的收益受到嚴重的傷害,購買高價房的消費者面臨著沉重的負擔。社會的財富就在這種低利息的貨幣政策中消耗。可以說,這種現象對中國經濟傷害是十分嚴重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朱鎔基──大陸權貴階級的代理人物
外資處理中國金融不良資產 獲利900%
世界彎的看不到前方 (6)
無居留證中國人  將可申辦房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