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貧困率達15% 郊區惡化最嚴重

標籤:

【大紀元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南希編譯報導)非營利組織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對美國前100大都市在過去10年和未來幾年的經濟狀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全美的貧困率將達到15%。

自2000年來,郊區的貧困人口達到了1,370萬人,增長37.4%,高於全國範圍26.5%的增長速度,也比城市16.7%的增長率高出了一倍多。

據《美聯社》報導,受經濟衰退的衝擊,郊區工作年齡人群中的貧困人口增長最多,達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給日漸萎縮的針對城市貧困人口的項目增加了壓力。

報導指出,包括城市和周圍郊區的大都市聚集了全美2/3的人口,為民主黨奧巴馬在2008年的大選中獲勝,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將於11月2日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焦慮經濟形勢的選民將決定是否繼續讓民主黨當政。

該報告顯示,自2007年的衰退以來,郊區的貧困人口上升了180萬,高於城市140萬的貧困人口上升數。現在全國有1/3的貧困人口住在郊區。城市的貧困率是19.5%,相比郊區10.4%的貧困率,仍然更高,但差距在逐漸縮小。與2000年相反,住在郊區的貧困人口數現在已超過了城市的貧困人口數達160萬。

據布魯金斯對芝加哥、洛杉磯、哥倫比亞特區等幾個代表性都市的調查結果顯示,許多郊區都少有社會救濟,日漸緊縮的政府和私人援助一般先照顧城市,使得許多郊區的窮人得不到救濟。

分析報告的作者之一,芝加哥大學的教授阿拉德(Scott Allard)表示,不同收入族群的上百萬美國民眾為了更好的學區、更好的工作、支付得起的房子和擁有安全感等因素搬到了郊區,但近年來,由於收入縮水,人們越來越入不敷出。因此,一些從來沒想到會變窮的美國民眾現在請求資助,但許多人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幫助。

分析家將這個反轉歸咎於近10年初期,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和移民為了能住得起的房子、好的工作而離開了城市,來到郊區。房屋泡沫的破滅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上百萬民眾丟掉了工作。

美國前100大都市中有57%均有顯著的貧困率增長。這種情況在陽光地帶郊區,諸如加州的莫德斯托(Modesto)、河邊市(Riverside),佛州的萊克蘭(Lakeland)、奧蘭多(Orlando)、邁阿密和坦帕(Tampa)尤為明顯。這些地區在房屋泡沫時期均有很大的人口增長。

受嚴重打擊的還有處在鏽帶生產地區的城市,像底特律、克里夫蘭和賓州的艾倫鎮(Allentown)。貧困率從19%飛漲到29%。

政府上個月的報告顯示, 14.3%的美國人,也就是每7個人中有1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四人家庭的收入在$21,954以下。在適齡工作的人口中,貧困率是12.9%,是1960年以來 的最高。

分析家預測,由於失業率仍然維持近10%,全美的貧困率將持續增長兩年,而郊區的貧困率將繼續大幅增長。

相關新聞
美國紐約市四成八亞裔兒童家境貧困
美經濟不佳 貧困家庭增加
美國經濟不佳數百万人陷入貧困
NBC為全美貧困兒童募捐聖誕禮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