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專訪澳洲頂尖精英女校退休教師朱保鍀

嚴師•爸爸•好朋友 執教20年 注重學習能力 培養廣泛興趣

【大紀元2010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夏墨竹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在墨爾本精英女校麥克羅伯遜女子中學(The Mac.Robertson Girls’ High School)從事數學教學近二十年,被學生們尊稱為自己的爸爸的朱保鍀老師是一位教學經驗十分豐富的華裔教師。

獨佔維省所有公校、私校、男校、女校之鰲頭的麥克羅伯遜女子中學,其VCE成績出類拔萃,曾連續七年奪得維省第一。可想而知,在這所公校裏教書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不好的老師一兩年就給他淘汰出來了」, 朱保鍀老師在接受大紀元記者專訪時說。

1970年從馬來西亞來澳洲讀書的他,曾在墨爾本就讀過五所大學,其中包括著名的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 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在十四年求學生涯中,他先後讀過化學工程、商業管理、教育、數學等專業,最後在莫納什大學獲得教育管理碩士學位。為什麼這麼愛讀書?朱保鍀老師只是淡淡一笑,「好學而已」。其聰敏善學可見一斑。

投身教育界的朱保鍀老師曾教過十年科學和數學,1987年轉去麥克羅伯遜女子中學專教數學,並在課餘為學生們義務開辦各種興趣活動課。2005年退休後仍舊與學校保持著聯繫,時常回去代課。朱老師對青年學子們的建議是——「興趣要廣一點,不要死讀書」。

做學生不死讀書 做老師避免死做工作

朱保鍀老師一直對各種活動抱有極大的興趣。做學生時,他不僅一直成績優異,興趣也十分廣泛。在馬來西亞讀精英中學高一時,年少的他親自為同學們組織了一個 柔道課程,請來當時東亞的柔道冠軍來授課,訓練後還參加比賽,贏得好幾個獎。「我一直讀書都沒有像別人那樣努力。我讀書不是死讀的,我的活動比別人都要多,但成績卻很好。」

畢業投身教育,朱老師把自己擅長的興趣愛好也帶入了學校,利用課餘休息時間義務為學生們開辦組織各種興趣活動課,如國際象棋、太極、乒乓、跆拳道、國標舞蹈等,廣受學生們的歡迎。朱老師親自訓練的國際象棋班曾獲得過維省冠軍。他還親自擔任學校乒乓隊的教練,他訓練的乒乓隊連續幾年蟬聯維省冠軍。朱老師每天 利用自己中午吃飯的休息時間為學生們搞活動,不僅不收費,經常一週五天上班連午飯都沒怎麼吃。像他這樣「傻」的老師,學校裏幾乎見不著。如今他退休了,這些活動課也都停了。

「我說做學生不要死讀,做多點活動。如果死讀書,一直這樣下去,沒有什麼活動,就會出問題的;如果讀書,也去做活動,這樣就平衡了,心情也好。做工作也是 一樣,我做老師也不是死做,我有很多活動。我的同事很多都是死做的,改卷啊,幾乎每一分鐘都投入到工作中。我做事很快,從早上醒來到我睡覺,我一直都不停 的,空餘的每一分鐘我都利用上了,因為我不想影響我的活動。如果整天就是工作,什麼都不做了,一直這樣下去你心情也會變得不穩定了,好像缺了什麼,所以一定要有配合。」

朱老師建議學生多做活動,但也強調不要做到失去控制,散掉注意力,「所以第一個事情是要訓練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他們就一直都有能力自己去讀書啊,去搞活動。他們自己就會分配時間,分配得很好。他們知道自己做事的範圍。」

訓練學習能力非常重要

朱保鍀老師表示,訓練學生自學的能力很重要,「要鼓勵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一個學習的方法,鼓勵他們時間的分配,鼓勵他吸收的能力。對我來說,學習知識並不最重要,訓練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有了這個學習的能力,學什麼知識都會很快吸收。」他打了一個很生動的比方,人的牙齒好比學習的能力,知識好比蘋果。 「如果牙齒很強,你吃蘋果一口就能咬下去,而且吃什麼都行。如果牙齒不強,你一直給他放在嘴裏,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咬,去吸收,你就是全部把蘋果放進他嘴裏,又有什麼用?放進去也不會運用啊!」

朱老師認為學生如果具有整合知識、資源的能力,他就能夠很快吸收外面的資源,他的成績比別人要好的多,「所以死讀是沒有用的,還有你不做活動,你就沒有這個運用外面資源的能力。自學和活動要結合在一起。很多家長們給金錢啊,給玩具鼓勵孩子,這是沒有用的。學生自己之間平等的競爭是最有用的。活動會提高學生的興趣。」

朱老師還表示,「亞裔學生來到澳大利亞,很多是死讀書,死背書,背書的能力很強,不過運用的能力不強,所以亞裔的學生總是做專業的「工人」,較少有做老闆的。比如同樣的學生,亞裔的學生和當地西人的學生一開始都做工程師,那個西人的學生他可能成績沒有你好,可是沒有兩、三年他就做經理了,因為他應用能力很強,管理能力很強。」



澳洲墨爾本精英女校朱保鍀老師在社團活動中表演太極刀。(攝影:陳明/大紀元)



澳洲墨爾本精英女校朱保鍀老師在社團活動中表演太極刀。(攝影:陳明/大紀元)



嚴師•爸爸•好朋友

朱保鍀老師在精英女校教數學,他的授課方式活潑生動。枯燥的數學計算被他編入一個個趣味故事裏,並融入女孩子們關心的交際與男朋友的內容,一下子就變得非常有趣。「學生們不是死做,死讀,她們很感興趣去學。」

女校學生們都知道朱老師非常友善,有時午餐沒錢,就向朱老師拿五塊錢,朱老師都會給她們。他的樂善好施早已名聲在外,以至於經常有不認識的學生跑到他面前說,「老師,給我五塊錢去吃飯」,朱老師也會慷慨解囊。每一個學生朱老師都平等對待,真心愛護支持她們,因此他也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很多的學生都要他 做她們的爸爸。有一個學生還經常在她的課本上寫,朱先生是我爸爸。「我是一個很嚴格的老師,」朱老師笑著說,「我教的時候是很嚴格的,你可以聽到針掉在地 上的聲音。一教完以後,我是很和善的,在讀書以外大家的交流,我跟她們是很親密的,她們當我是她們的好朋友。」

在校園裏難免會碰到女生抽煙、講粗話的情況,有些老師看到就當沒看到,但朱老師看到一定會管,不認識的學生也要上前去說。「別的東西我不管,這兩件事我是一定會堅持的。」朱老師認真的說。

華人家長提供很多機會 但控制過嚴

關於華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朱保鍀老師表示,「華人家長的優點是給孩子很多機會,學游泳啊,學小提琴啊,讀書不行又給他們補習啊,等等。華人的孩子考試及格了,家長還要鼓勵他們再提高到什麼程度,一直鼓勵他們,還願意多花錢給孩子多一些機會。西方的學生就沒有這麼多機會,西人家長沒有這個做法。你要學小提琴,你自己去學,你數學不行,你自己去搞,總之你自己去,家長一般只有在孩子成績很差時才理的。」

朱老師認為,「機會多當然好,不過華人家長給了這麼多機會,他們加上了一個不好的影響,就是他們管理控制孩子太強。家長是給機會,不過每次給的機會都要有一點回報,這個回報我覺得是不應該的。好像每一次我付了錢,你是給我做的。孩子做起事情來,也覺得好像是為了父母,不是給他自己做的。這個做法是不好的。 我看到很多學生,就因為這裏反抗,會影響到他們的成績。就算他成績很優秀,也不是他們最好的成績,因為他們沒有全部投入進去。家長你在你的管理範圍內你可以控制他,等到他離開你的時候,他就全部不理你了。」

「最好不要控制孩子太厲害,」這是朱老師對華人家長的中肯建議,「給孩子機會,鼓勵他們自己選擇,不要強逼他們按照你想的方向去做。給他們自己決定的機會,不過也不要讓他們亂來。比如讓孩子一定要做醫生,孩子覺得做來做去,是為父母做的,不是為他自己,但當孩子有了主動權,可以自己選擇的時候,他做什麼事他自己會努力的,這樣對學生的成績非常有幫助。」

如何選擇中學

對於華人中學生如何選擇學校的問題,朱保鍀老師表示,麥克羅伯遜女子中學(MacRobertson Girls High School)是維省數一數二的好學校。入讀這所精英女校與另一所精英男校墨爾本中學(Melbourne High School)的學生,都要經過選拔考試,擇優錄取,錄取率大概只有3%,在整個學校考生中需排在前三名,才可以考進這兩所學校。

「如果您的孩子成績沒有那麼好,可以考慮University High School、Balwyn High School、Glen Waverley Secondary College等,這些都是很優秀的學校,還有Box Hill High School、Canterbury Girls School、Camberwell High School等,這些是比較好的學校。」朱老師介紹道。

如果家有女生,送女校還是男女混合學校?朱老師表示,這都沒有關係,總之你在學校的交際方面要有男女在一起的活動,一定要有這種配合。這也同樣適合於男生擇校。

他說:「麥克羅伯遜女子中學的好處是女生們集中在一起,讀書時注意力不會受到外面的影響。但如果整年這樣讀下去,一定也會出問題。精英男校墨爾本中學就在附近,所以這兩個學校幾乎天天一起搞活動。一下課,男女生就有機會在一起,體操啊,運動啊,他們一起做。每天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上課的時間他們之間也有交流,都是學校搞的活動。學校經常有音樂表演的活動,男女生都在一起的。還有辯論的活動,我們經常有女生跑去男校跟他們辯論,也有男生跑過來。這些活動都是兩個學校一起組織的,都有老師看管。」

他舉了自己的一個例子,「比如我安排的國標舞蹈,每個人收三塊錢給舞蹈老師,他們男校的學生走路過來,下午四點半跳到五點半,一共一百二十個學生,男女學生一起活動,我就站在那裏看他們,不准他們亂來。所以說這個精英女校的女生接觸男生的機會是很高的。她們讀書的時候很集中,一出來又跟男生們有活動,所以這些女生心態很平穩。有的女校就沒有這樣與男生接觸的機會,所以那裏的女生有些講話口氣很刻薄,很愛批評,不夠寬容,沒有這樣平穩的心態。」

鼓勵學生站在公眾面前

學生們剛來學校的第一天普遍都有怕羞的情況。朱老師表示,訓練學生們在公眾面前的交際能力,這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朱老師教過很多亞裔學生。他說: 「我們的訓練是就算老師說錯了話,你也要直接跟他講。我的學生就是這樣訓練的。我做錯事情,她會直接用手指指著我,說你做錯了,我就跟她們道歉。所以我的 教書裏面,沒有我是大,你是小,理是最大的。我鼓勵學生,給她們站在公眾面前的機會,所以我的學生不僅不怕人,在公眾面前演講,而且還有這個愛好。我們學 校的學生在這方面是很強的。」

他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墨爾本大學,有幾個女生,有私校的,也有我們學校的。私校的女生以前在學校裏被保護得很嚴,男生不敢欺負她們。到了墨爾本大 學,那些男生就欺負女生。私校來的那幾個女生因為沒有了保護她們的環境,她們就哭了,接受不了。而我們學校的那幾個女生一直訓到那些男生不敢見她們。我們 的學生一旦知道有理,她就站在那裏講到你不敢出聲的。」

互助合作與競爭

在成長過程中,青少年必須要面對同儕競爭的問題。如何正確對待合作與競爭呢?

朱老師表示:「我們這個精英女校,她們競爭雖然是很強,不過她們相互之間幫助合作也是非常強。這個學校不單單是學習好,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她們的友誼是 很強的,這也是老師鼓勵出來的。如果一個學校,全部成績高了,每個人的成績也都會提高。我曾跟學生們講過,你不要弄到你的同學成績差,她成績差,你的成績 也會掉下來。就好像那個房地產一樣,你旁邊的房子價錢不好的話,你的房價也會掉下來。所以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學校才能維持七年維省第一。我們學生的成績是 整體上去了,而不是一個人上去的。」

身為佛教徒的朱保鍀老師一直樂善好施,一生為大眾服務。如今退休賦閑,轉而做房地產顧問,他笑言:「以前我是做教育,教人家怎麼學習,現在我是教人家怎麼賺錢。」一生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的他內心還有一個願望,希望將來能去中國開辦學校,或者資助經濟困難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