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待翻轉的軸線 傳統市場拼再生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12日電)台北市長郝龍斌將「軸線翻轉」列為重點施政,並透過商圈規劃、文史推廣,達成部分效果,但仍有一些老舊傳統市場及圓環,正待從沒落的軸線中翻身。

台北市政府為改善市場設備老舊問題,民國87年底逐步改建,採「因地制宜」的作法,配合都市計畫全面檢討,希望改善年久失修、硬體老化的傳統市場,提供市民乾淨、明亮、舒適、便利的購物環境。

根據北市府資料,目前已完成改建、順利營運的市場共有10處,分別為朱崙、民福、三興、永安、興光、華山、六合、龍城、濱江批發市場,以及南區盆花批發市場。不過,大橋、西門、雙連市場,以及以往被視為台北市小吃地標的「建成圓環」,命運卻大不相同。

建成圓環曾是台北市最重要小吃地標,當時販售的雞捲、肉圓、滷肉飯、蚵仔麵線、魚翅肉羹,是許多老台北人共同的美食記憶。

不過2次大火讓圓環逐漸沒落,北市府啟動市場再生計畫,建成圓環去年6月重新開幕,只不過耗資新台幣7000萬元,更名復出後,卻被當地人譏為「水族箱」,目前只剩「圓環流水席」,老攤商早已全部出走,不少人選在鄰近的重慶北路,另起爐灶。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直指問題核心表示,建成圓環沒落並非攤商之責,最大問題出在硬體。她與一些當地人士認為,台灣人的庶民小吃習慣就是邊逛邊吃,「誰會在玻璃屋中坐下來吃滷肉飯?」她認為,建成圓環要不規劃成美食博物館和寧夏夜市結合;要不就打掉。

歷史超過30年的雙連市場,曾經繁華一時,目前地面1樓、地下1樓,分別賣菜、賣肉,但2樓卻成了危樓,遊民出入頻繁,變成治安死角。北市府曾想在2樓蓋超級市場,但地方認為「傳統市場上面蓋超市」,感覺很不搭,目前擬改將2樓改建成青年旅社,但居民多持觀望態度。

同屬「老市場」的西門市場,於95年間停止營業,當時市府以西門市場更新案、紅樓古蹟再利用,盼確立西門市場成為當地核心地位,但營運結果也不理想,十字樓中的攤商早已領補償金、各自走人。

另外,極盛時期擁有近300個傳統攤位的大橋市場,雖於91年風光重新開幕,但啟用不到5年就廢止,市場因台北橋改建而沒落,攤商出走、尋找新據點,大橋市場目前淪為停車場。

台北市市場處長丁若亭表示,時空環境在改變,北市府近年來輔導部分傳統市場「超市化」,無法變成超市及改造者,就會輔導轉型。他舉大橋市場為例,早期當地因位於台北橋下,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人潮、帶動買氣,如今橋拆了,生存條件自然就消失。

丁若亭說,北市4年來已改善超過20處傳統市場,像水源市場結合大型公共藝術「水源之心」,成為公館地標;建成圓環方面,他認為將朝「台北小吃博物館」方向發展,以大稻埕復古特色做「故事性」包裝,吸引包括陸客在內的團客,另透過BOT方式,推動其他營運條件沒落的傳統市場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