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挑戰高房價 北京碩士生建膠囊別墅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6日訊】大陸的高房價倒逼了民眾的各種生存智慧,此前北京海澱區橫空出世了「一枚城市下的蛋」,時隔幾日,北京三環邊上再現「膠囊別墅」,三個碩士生,基於一個集裝箱的空間,3個月時間,打造了一間用手機控制的智能「膠囊別墅」。不過,有人質疑勞神傷財、做工粗糙、不適宜居住,像行為藝術。而「膠囊別墅」的製作發起人表示,他們是在挑戰高房價。

據《蕭湘晨報》報導,作為製作發起人的馬同學是北京某高校機械類專業在讀碩士生,他說,為了實現一個智能家居系統的想法,就邀集了五六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及北漂的朋友一起來實現,9月開始做的,耗時3月花費約12萬元。

建造過程以圖文並茂方式發到網上後,許多網友感慨有創意,而且智能,是現實版《生活大爆炸》。20多張照片顯示,藍天下,一個紅色的集裝箱被不斷修整,隨著木料、電線、桌椅、床、廚具、衛具等不斷增加,屋內甚至還有鞦韆,屋外還有風能發電設備,最後幾個年輕人在用手機調試控制家居,比如控制淋浴間的水流、升降桌椅等。

最後,一個濃縮版的居室出現在眼前,室內還擺放著吉他、酒瓶、花瓶等,儼然一個溫馨的小家,而這一切家居都能通過一部觸摸屏智能手機來控制,旋轉浴室、廚房,升降桌椅、滑動床,投影機構造靈活家居環境,風力發電低碳環保。

馬同學說這錢是他們湊份子湊的,已經畢業有工作的人出得多點,由於幾個人都是學機械類專業的,所以也算是有一些理論背景,製作都是利用業餘不耽誤學習工作的時間進行的,成品大體上符合當初的設想,目前房子已拆卸完畢了,材料留著今後做其它用途。

在網絡上,有人提出質疑稱,這樣的房子無法解決高房價帶來的居住問題,因為其通風、防火、漏水、水電氣、通訊線路佈局及室內輻射高等問題都未能徹底解決,做工粗糙,成本較高,生活個幾天也許沒事,但長了絕對不行,實屬勞神傷財。

對此,馬同學坦承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他們願依據自身知識不斷進行改進,最終實現其實用價值,這也是提供一種生活的方式,日本等國也有膠囊公寓的,如有可能,想將這種創意推向市場,建個智能家居公司。

作為這個「別墅」製作班底核心成員的小劉,也說建「9平米膠囊智能別墅」是其生活願望的反映,作為剛畢業的學生,在北京漂著,高房價導致買房租房都不容易,參與建造的初衷,也是想證明一種生活的態度,低收入人群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雖小,但能充分利用。

此前, 24歲北漂小夥戴海飛花6427元,在公司位於海澱區成府路的一個大院裡用竹子造出一個6平方米大小的「蛋形蝸居」。網友說,蛋形蝸居可以被視作是一種被生活逼出來的智慧,是一種對殘酷現實的諷刺和抗議,但恐怕更多的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

「蛋形蝸居」不見了

「蛋形蝸居」曝光後馬上在網路上竄紅,但城管旋即表態,小屋涉嫌私搭亂建,要麼拆除,要麼搬進室內。此言一出,輿論罵聲一片,大致都是「大城市怎就容不下一小屋」之類的意思。儘管有網友的聲援,但據瞭解「蛋形蝸居」已不見蹤影了。據院子裡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12月4日早晨就發現蛋殼不見了,現場只遺落了根扭曲的鐵絲。


智能膠囊別墅的整體外觀(網路圖片)


外部裝飾(網路圖片)


集裝箱內是一個濃縮版的小家(網路圖片)


需要時才滑出來的床,讓10平米的房間可以發揮各種功能。(網路圖片)


自動伸縮的桌椅(網路圖片)


通過4台超廣角投影機讓單調狹小的集裝箱具備了模擬各種環境的可能(網路圖片)

相關新聞
北京驚現「膠囊公寓」 不足兩平方米
老人建「膠囊公寓」 25歲女孩成首位租客
膠囊公寓體驗:進去只能睡覺 有點憋屈
「膠囊公寓」一房難求租客滿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