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消費的時代

松田久一

人氣 4
標籤:

二十幾歲後半段的新世代族群,尚屬是個「不知消費是個夢想」的年代。

不管怎麼說,日本的消費黃金期是在一九八○年下半年~九○年代初期。

在一九八九年的地價及一九九一年股價最高點時,孰不知日本經濟已開始步入泡沫經濟期,人人皆在歡天喜地地迎接「消費黃金期」來臨…。

一九八一年,隨著象徵那個年代的消費模式正式發表,這個觀念在之後被出版成為百萬暢銷書,而此書即為出生於一九五六年,屬於斷層世代的田中康夫所寫《不知道為什麼的透明》。

以一位住在東京生活的女子大學生兼流行模特兒為主角,並以她的生活作為主題所描寫的一本書。

要買蔬菜和肉品,青山的紀伊國屋買比較好,但若是買魚,不是去廣尾的明治屋就遜了;要不然,大家也會跑到稍遠一點的築地去買。

如果是買麵包,建議散步走去代官山的sie. ryui買。說到蛋糕,不是去六本木的rucont,就是銀座的erudo-ru。

如果是和孩子們一起,最好是帶去六本木的est和乃木的kapuchiu店的美式蛋糕…。跟淳一在一起時,就到比較高尚、雅致的高樹町rupozei嘗試著去吃看看。

再者,半夜若想外出吃蛋糕,青山三丁目的candy,搭配白葡萄酒一起,應是不錯的選擇!在Kira路旁的舊金山.hure酒吧的店家、sensenz裡享用大號的冰淇淋後,即使在回家的路上一邊擔心著會不會吃壞肚子也無所謂。

(上述資料可參考《不知道為什麼的透明》田中康夫 著;河出書房新社 出版;一九八一年)在上述這段數量約三百三十個字的段落裡,作者引用了至少九個地名和十間飲食店、餐廳的店名。

在當時,和我一樣是地方平民層的同世代族群,根本不知道那些東京的富裕層族群生活型態,例如地名以及常去的餐廳名稱…。

不過,我們只知道當時的二十幾歲族群,習慣拘泥在商品服務和餐廳的選擇中。而可被選擇的商品服務,並非滿足個人慾望而來,而是已具備給予他人的訊息.符號了。

例如在哪條街的哪家商店買什麼?在哪裡吃飯?要選搭哪樣的汽車?消費者習慣根據這些訊息來評估自己的價值。我便曾聽別人說過:

「無法容許自己在超市買汗衫來穿…」很多的消費者皆透過商品服務的選擇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嘗試藉此來與他人做出差異化。

所謂消費黃金期,便是指從選擇購買商品和服務當中,消費者的某些自我實現的感受,進而從中得到解放感受的年代。是一個對商品或名牌精品擁有過多期待的年代。

這樣的消費模式一路來到前頭,就是泡沫經濟時期的消費,也就是到過剩的進口名牌信仰。

曾被診斷是「買東西依賴症」那樣的浪費習慣而出名,在一九五八年時誕生的斷層世代的中村先生,在其一九九九年當時周刊雜誌的之暢銷作品《購物女王》連載中。

回頭看看當年,許多人皆有過即便是拖欠政府稅金,卻也要去買一件價值四十一萬日圓夾克的經驗。

即使是泡沫經濟崩潰已過了好幾年,但依舊還是有許多人延續著泡沫經濟時期的消費模式而活。
 
唉……我,真是個傻瓜。雖然當時也認為自己是笨蛋,但是若以現在的我來看,依舊覺得當時的我實在是瘋了…。

價值四十一萬日圓的夾克,會是怎樣的一件夾克?而我現在穿在身上的,可是從網路上購買來的四千日圓洋裝哦! 

儘管如此,對於當時身穿四十一萬日圓香奈兒夾克的我,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也會有不穿名牌,而且還是只穿價值四千日圓的洋裝這一天;而且,不是因為沒有錢才不得不去穿那些便宜貨。

雖說沒有錢也是個事實,但最近我對於名牌精品的熱度確實已經退燒,因為偶爾上網買那些便宜的一○九辣妹裝,實在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在那當時,我也知道有那種既便宜又可愛的衣服存在。只是雖然知道,但是卻不會想要買罷了。因為自認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所以不得不去穿那些高檔的東西來撐場面。

因為深信只要穿著高檔的精品,不久之後我也可以藉此提升自我價值。話說在十年前,我們又是為誰而去自抬身價呢,總之不就是「社會」價值;只是所謂的「社會」真的存在嗎?其結果無非是存在自己的內心罷了!

在「新新人類」和「斷層世代」族群中,有著許多與中村小姐經驗很類似的人,其所可產生共鳴的部份亦不少。

一進高中和大學就讀,這就好比是傳染病一般,不論是誰都變得很想要擁有音響,而音響愛好者多半有著高深的造詣,總是會仔細研究每台立體音響之後才下手購買。

時尚流行、物品也用了「Popeye」和「Hot-Dog PRESS」(兩書為男性雜誌)來做研究。一旦成為上班族,若是能夠多加點班、多賺點錢,有了這個經濟條件就可以來貸款買車,而車種的選擇是種樂趣,有時也是種困難。

更不用說的是,當然想要買一輛自己真正想開的車,也是一輛將會受到異性評價甚至青睞的車。

在六本木便曾煞有其事地流傳著一種謠言,可用來與女性搭訕的車種是是什麼?以及無法成功地與女性搭訕的車種又是什麼?要交女朋友之前,對於汽車的選購是一件必要之事。

之後若要結婚,就得用三十年的貸款來購買備有電視、家電用品、家具齊全的高級公寓等房地產。

再加上若有孩子了,夫妻倆人便得開始進行教育經費的投資,當孩子漸漸長大,家子變得過於狹小、不夠住的時候,換屋的需求便因應而生了…。

在所有的人生階段上,對於商品服務的關心度很高,消費不再只是填補慾望,而是成為一種想要在朋友和社會之間受到認定的一種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手段。

因此,所謂的厭消費或是不再需要買車和買AV商品,是得不到朋友和社會之間的認定,也是從自己本身就已開始否定自我實現的慾望。

泡沫經濟時期裡,無論誰都一致深信,比起節約的行為,大家還是比較喜歡消費。這是因為社會大眾皆已共同擁有所謂「喜歡消費」的範例。@(待續)

摘編自 《通縮來了!「厭消費」 的一代…》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百姓想不通的中國十大經濟謬像
在韓華人生活故事:從炒勺的故事說起
開發手機醫療應用程序 「掌」握健康
美地方政府擬修法 防網上旅行社漏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