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樓改造規劃惹爭議

人氣 48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3月 29日報導)自奧運會前京城開始大興土木以來,如何改造北京舊城就一直是個爭議不斷的問題。最近,在新與舊的博弈當中,規劃中的對鐘鼓樓社區的改造,再起波瀾。

*鐘鼓樓屬歷史文化保護區*

成群結隊的白鴿,帶著哨音,掠過綠瓦灰牆的鐘樓,盤旋於比鄰而立的高大鼓樓之上,俯瞰著身下錯落有緻的胡同和四合院以及生活在那裏的芸芸眾生。這是鐘鼓樓街區的典型景致。

晉宏逵說:“這片地區是屬於四十幾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基本格局是元朝形成的,當時是北京城最繁華的兩片地區之一。”

說起京城,古建築專家晉宏逵如數家珍。聽聞北京市為了建設以鐘鼓樓為核心的“時間文化城”要進行大規模拆遷,這位在胡同裡長大的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深感不安。

*政府規劃打造時間文化城*

文化城將佔地12.5公頃,地面建築包括“北京–時間印記紀念廣場”、“北京時間之印”紀念光帶和“時間慶典廣場”。地下還將建設鐘鼓樓博物館、停車場和餐飲配套設施。

這項耗資數十億元的工程完成後,鐘鼓樓將恢復中斷了80多年的報時使命,“晨鐘暮鼓”的詩意景象將再現京城節慶活動之中。有媒體稱,此舉是為了恢復該地區明清時代的風貌。

*專家擔憂變成地產開發*

這到底是“保護”還是“破壞”?長期致力於古城保護的華新民認為是後者。用她的話說,你要想敲鐘,敲就好了,拆附近民居、胡同幹甚麼?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

晉宏逵的態度也很明確:“這個地區既然歷史文化積澱這麼豐厚,應該是一個『繼承保護』的過程,不存在『打造』的過程,更不能把這麼好的一個歷史街區就變成一個房地產開發的對象。”

近千戶人家將搬遷,涉及的街區包括舊鼓樓大街、豆腐池胡同、張旺胡同和草場胡同等。

*『時間城』是打造出來的?*

非政府組織“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說,胡同、四合院、鐘鼓樓、居民、傳統生活方式,使鐘鼓樓街區成為北京老城文化的代表。失去了胡同四合院,失去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鐘鼓樓將形隻影單,鐘鼓樓街區將蒼白無力,北京老城將再次受到重創。

該中心原定於上星期六在張旺胡同舉行“鐘鼓樓街區保護專題研討會”。雖然會議“因故”取消了,但是仍有不少中外記者、學者專家和當地居民聞訊而來。

晉宏逵就是其中之一。他說:“你不能把這城市變成若干個孤立的文物保護單位,孤立的點。鼓樓的概念是甚麼?鼓樓的概念是元大都的中心呀。『時間城』不是你打造出來的,是客觀的、明代清代存在的。鐘樓、鼓樓不單單是報時,(它)代表的是一個城市格局,是一種文化傳統。”

據稱,文化城將展示跟計時報時相關的物品,如圭表、刻漏、沙漏、渾天儀、太陽能時鐘、倒計時光帶等,還要陳列世界著名鐘錶。

*有天,還得有地*

對於這樣的規劃,鐘樓腳下的京城老物件陳列室的工作人員王金銘有自己的看法。

他說:“皇家文化,那麼多人都在去追求,那麼多人都在去寫它、吹捧它。但是老百姓的文化,我覺得,好像更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他們的思想追求以及他們的創造力。都是皇家文化?有天,它得有地襯著呀,是不是?老百姓他在這胡同裡,原來是怎麼樣生活的,我覺得,還應該保留一塊吧。”

*『蝸居』民眾期待拆遷*

北京是千年古都。在現代化建設中,如何既保護古城文化,又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是困擾政府的一道難題。

有當地居民就不同意晉宏逵的看法。一位陳姓老人跟晉發生了意見衝突。

陳:“我們這老少三輩一間房,國家要改造改造,您還說不同意?”
晉:“我沒說不同意。我剛說的,這是文化特別多的一個地區,應該保護。”
陳:“您上鐘鼓樓上頭看看去,底下都是破棚子,特寒磣。”
晉:“您要把這破棚子去掉,我完全贊成。我不贊成把這兒弄成一個高樓林立的地區。”
陳:“您說把破棚子改掉,我們現在都沒地兒住。我跟您說,這兒拆,我們願意走!”

晉宏逵認為,胡同裡原本沒有這麼多居民,現在人滿為患是因為當局多年不蓋房所致。據華新民介紹,1949年之後,國家在私家院落內搞經租房,後來又逢文革,導致大批其它住戶搬入四合院。她認為,如果把這些房產物歸原主,自然會裝修得非常好。

*憶往昔 須謹慎*

60多歲的石女士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

她說:“小時候,胡同沒這麼亂,也沒蓋這些亂七八糟的,鐘鼓樓那邊有甚麼雜耍呀、拉洋片的呀、小吃呀,其實真是挺好的。那會兒,真是,我見過侯寶林大師,就在那兒說相聲。在鼓樓那兒搭檯子唱戲,我都看見過呀。沒有了。”

文化保護人士告誡說,鐘鼓樓屬於國家級文物,在其周邊動土應慎之又慎,否則將給後人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

相關新聞
新唐人【百姓話壇】花樓街的風雨(上)
重慶居民集體維權 遭當局暴力抓捕
太原拆遷戶遭當局斷水斷電強制搬遷
京城鼓樓
京城鼓樓 人氣 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