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行銷

市場營銷:中國的變富和人民幣的價格

人民幣匯率的話題,現在越來越撲朔迷離。爭論的焦點,本來是人民幣匯率是否被人為的壓低,但現在又有人說,人民幣沒被低估,它不僅不該升值,甚至還要貶值,因為它被高估了。

與此同時,也有人問今天中國到底富了沒有。富了,富到什麼樣的程度;沒富,差距在哪裏。這些當然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但人民幣匯率和中國是否變富,卻是兩個相關的話題,它們還可以用約瑟夫‧海勒的第22條軍規來加以說明。

*中國到底富了沒有

上週末難得找到機會,與來自中國的曾教授神聊了一通。忘年交的曾先生雖然退休多年,但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敏銳而深刻,對美國社會也頗有研究心得,言談中每每有驚人之語、真知灼見。

那天我們在一起喝下午茶,談起許多中國人有這樣的疑惑,就是中國到底富了沒有?中國人到底富了還是沒富?

一方面,有人在高歌「好日子」 、「不差錢」 ,但這「好日子」 的感覺看來不能被所有的人分享,至少對沒有能力買房的85%的中國家庭來說是這樣的;人們在付醫療費、學費的時候,也沒有「不差錢」 的感覺。

另一方面,如果「好日子」不太真切,可那些高樓大廈、豪華汽車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對比家富和國富

人們談論自己或國家是否變富,實際上說的是相對的、比較性的概念。人們會跟自己的過去比,看自己是否更有錢、財務上是否更寬裕、生活品質是否更高、存款是否更多、購買力是否更強。

跟過去比完了會跟別人比,跟鄰居比,因為如果身邊所有的人都一樣的富,自己就沒有成就感,沒有努力後得到回報的滿足,富裕後的幸福感就不那麼強烈。

天上掉餡餅如果每天都掉,每個地方都掉,每個人都能隨手撿來吃到,那餡餅就會變成饅頭、變成白水,變得不那麼好吃了。

談論國家是否變富時,情況也是一樣。人們所對比的,是我們是否比其他國家、尤其是鄰國,要來得更加富有。如果越南人、柬埔寨人、北韓人和中國人一樣富,民族自豪感就不會那麼強烈。

國家的富裕程度,或者國家間財富的對比,有幾方面綜合的因素,包括國民收入、物價水準、以及貨幣的匯率。

光看收入不行,日本人的收入與美國不相上下,但日本物價太高,居大不易。光看匯率也不行,加元對美元一直在升值,加元越來越值錢,但加拿大也沒比美國富裕,因為有收入水準、物價的因素在裏邊。

對中國人來說,對其他任何國家也一樣,只要我們在生產,在創造價值,只要積累大於消費,國家就肯定要富起來。尤其是國人儲蓄率這麼高,積累這麼多,財富肯定會越來越多。

從這個角度講,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確實會富起來、也應該富起來。這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講的。

如果中國的GDP增長比別的所有國家都快,儲蓄高於消費,儲蓄率還比所有國家都高,中國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人民,比如日本人、美國人、和韓國人,那些GDP增長比我們慢、消費還高於儲蓄、儲蓄率也比我們低的國家的人來說,富裕的程度應該是逐步增加才對。

但問題是,中國是處於這樣的情況嗎?有什麼人,不管是唱「好日子」 和「不差錢」 人,那些御用的經濟學家,還是紅朝大員本身,可以毋庸置疑、斬釘截鐵的告訴人們,在住房、醫療、教育的新「三座大山」 面前,中國人是更富裕了?

中國社會和中國民眾究竟富沒富,究竟有沒有比其他國家的人相對的說更富了,其實,有一個簡單的石蕊測驗可以檢測一下。

*人民幣是低估或高估

對人民幣的匯率,美國各界的看法是一致的,他們認定人民幣被低估,是被刻意操縱、人為壓低的。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即將就人民幣的匯率舉行聽證會,討論中國匯率是否影響了美國的產業。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萊文也針對中國匯率問題表示意見,說如果中國不採取行動提高匯率,美國將會採取行動。

中國是否變富和人民幣匯率,是兩個聯繫緊密的概念。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條件下,如果國家的生產力增強、財富增加,而通脹得到控制,那標誌著社會新增財富、充當財富交換媒介的貨幣,也應該有所增值。

其貨幣相對於它國貨幣的價值,亦即匯率,也必須增加。在中國持續多年保持貿易順差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匯率更是應該大幅度的升高。

但如果說中國富裕了,但人民幣卻貶值了,這就有大問題了。這構成了所謂「Catch-22」 的問題,一種荒謬的兩難,也就是第22條軍規的問題。

*第22條軍規和雙重約束

「Catch-22」(《第22條軍規》)本來是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1961年初版的一部諷刺性歷史小說,現在是英語中「進退兩難」的代名詞。

小說描述的是二戰中的故事。駐紮在地中海一個小島上的飛行員不願出戰,都想早點回家。

飛行大隊有條軍規,飛滿25次,飛行員就可以回國。但軍規同時規定,你必須執行上司的命令隨時出戰。有個傢伙太想回家了,就想裝瘋,因為第22條軍規說,瘋子可免於飛行,但申請必須由本人提出。

問題是,如果本人申請,因為是以個人安全「理性」考量的,那正好說明你是冷靜而清楚的,沒有變瘋。所以,第22條軍規是永遠不能兌現的。

傳播學中」 雙重約束」(double bind)的狀況,也是這個意思。在」 雙重約束」的困境下,人們收到兩個互相衝突的訊息,其中一個否定另一個。

這就造成一種局面,如果人們成功認定其中一個,就不能認定另一個,所以不管你怎麼認定,都肯定要犯錯。

」雙重約束」的結果,就是人們面對困境無所適從,不能面對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甚至不能逃離現實。

*美國在逼人民幣升值?

中國已經變富和人民幣匯率必須持低這兩個概念上的衝突,直接點出了中國政府在這兩個命題上,至少撒謊了一次。

而不管他們是在GDP上撒謊,還是在人民幣匯率上撒謊,其中肯定有一個是不可信的,也許兩個都是不可信的。

兩個關鍵問題上中共的謊言,把全中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帶入了一個荒謬的兩難,帶入一個」 雙重約束」的困境。

美國覺得人民幣被低估,是經濟學原理上的推測。如果不是低估而是高估,商務部也會照樣喊話,因為那會損害美國的進口,降低人民的生活水準。

美國在逼人民幣升值嗎?如果是,那豈不是在鼓勵中國操縱?其實不是的,美國政府要求的,就是不要操縱。

人為操控違反經濟規律,害人害己,政府根本就不應該去操縱,就讓它自由浮動、由市場決定就好了。是操縱本身,而不是如何操縱,或朝那個方向操縱,才是爭議的關鍵。

挺簡單的事,有人就是不願看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