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政策不獲信任 國民黨立委補選再敗

人氣 1
標籤:


二月二十七日台灣舉行四席立法委員補選,三綠一藍的局面讓選舉版圖再次調整。二零零八年五月馬政府上台後,台灣歷經六波選舉,卻五次連敗,顯示民眾已對國民黨傾中方向失去信任感。面對接連敗選,馬政府卻一再強調政府政策大方向正確,只是「不夠努力」……


國民黨籍新竹縣立委補選候選人鄭永堂
(左)坦然接受敗選,他擁抱太太姚瓊
珠,並表示對選舉結果坦然接受。

文 ◎ 李佳鴻
圖 ◎ 中央社

灣二月二十七日舉行四席立法委員補選,民進黨在桃園縣、新竹縣、嘉義縣均贏得勝選,花蓮雖敗選,但得票率創下民進黨在花蓮的新高;國民黨則僅拿下花蓮縣,吞下選舉五連敗,黨內高層人士憂心將衝擊國民黨未來的執政。


民進黨桃園縣立委補選候選人黃仁杼(前左二)勝選,夫妻兩人在競
選總部前感謝選民支持。


花蓮立法委員補選民進黨籍候選人蕭美琴(前中)雖敗選,但得票率
創下民進黨在花蓮的新高。

對於選舉版圖由原本三藍一綠轉變為三綠一藍的局面,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二十七日晚間發新聞稿表示,結果顯示國民黨的努力不夠,要對支持者表示歉意。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聰也在記者會四度道歉,承認「結果非常不理想」。

六波選舉五連敗 國民黨只是「努力不夠」?

二零零八年五月馬政府上台後,台灣歷經六波選舉,國民黨除了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險勝,餘者全都敗選,包括去年三月十四日苗栗立委補選、九月二十六日雲林立委補選、去年年底縣市長選舉得票率下降、今年一月三席立委補選全輸,再加上甫結束的這場立委選戰,成為五連敗,顯示民眾已對國民黨的執政方向失去信任感。

馬英九、金溥聰面對接連敗選的事實,一再強調政府執政的政策大方向正確,只是「不夠努力」,並堅持在黨內進行廉能改革,推出形象好的候選人;但台灣民間對馬政府的質疑主要是針對其執政方向與治國能力,從八八水災、美國牛肉事件、ECFA談判,民調中馬英九的支持率屢屢下挫,到近期竟只剩下約20%,還輸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整體分析馬英九的執政心態,他過度自信自己對國策的判斷,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一味地傾向與中共「和平共存」、「利益共享」,殊不知反遭對岸政權利用,「兩岸貿易」成為中共統戰與自我宣傳的籌碼,台灣實質上得到多少經濟利益,也一直遭到質疑。

從四次江陳會簽署協議的執行效果觀之,「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已形同虛設,台灣因毒奶案遭受重大損失的廠商至今仍沒有得到中國大陸方面相關單位的賠償;在司法互助協議方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位台灣重大經濟要犯得到中共遣返;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次則距離每日三千人的目標相差甚遠,最近過年期間大陸方面還集體取消旅館訂房,使旅遊業者叫苦連天;較具成效的只有空運、海運和郵政等單純的民間通訊協議。

但馬政府仍堅持傾中政策,繼行政技術面的金融合作協議之後,又開始與中共進行實質經濟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漠視學界與民間大規模的反彈聲浪。

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去年年底指出,台灣正快速「芬蘭化」,以向北京妥協、配合來換取自身的發展和生存,文中建議美國應該停止對台軍售,讓台灣中立化,且必須將台灣排除在美國的亞洲盟邦之外。此文引起台灣社會普遍重視,但馬政府執政團隊顯然仍並不打算調整與中共合作的方向,甚至強調要「更加努力」執行政策。

中共會因兩岸經濟往來而不攻打台灣?

從上臺前積極支持六四紀念活動,到執政後不出席六四紀念會、拒熱比婭入境並批評其為「恐怖分子」,馬政府的改變不可謂不大。從小到大的菁英教育過程讓馬英九無法傾聽、接納不同意見,一意孤行地做「他認為對的事」,忽視傾中表象後的龐大風險。

客觀而言,台灣的確必須走到國際舞臺,與世界各國合作、交流,這對於缺乏自然資源的海島型社會來說,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方向。在一般情況下,與他國進行密切的經貿往來也正是台灣應該努力的目標,但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不是「一般國家」,它的舉動背後都有政治考量,且其內部問題叢生,例如:誰敢保證甲流不是下一個SARS呢?而待中國大陸發生政權移轉或大範圍的天災疫病時,投入中共口袋的每一分錢都將血本無歸。

馬英九曾公開宣稱,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日趨密切,中共將因此不會攻打台灣,這真是不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本質。事實上中共不但沒有「變好」,在胡溫時代反而更為保守。旅美政治評論家陳破空表示,中共黨內已經沒有改革派的位置,充斥和盤踞的都是保守派。胡溫表現,不過是中共黨內大小保守派的縮影。

今日台灣選民已經用選票表達自己想遠離惡鄰的心聲,而面對這樣一個極權政黨,馬政府到底還要與狼共舞到什麼時候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