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柏林父母辦私立學校

人氣 1
標籤:


「父母不滿意校方的教學時,可以使校長老師換人」,這樣民主自由的學校在德國竟十分普遍,父母不僅可以決定校方的教學管理方式,更需要親身投入貢獻自己的所能。

子今年要六歲了,和很多父母一樣,從去年起,我就開始研究各種各樣的學校。柏林的小學中,公立小學大同小異,而私人小學多種多樣,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團體辦的,也有教育界人士根據不同的教育理念辦的,讓我最驚訝的是,還有父母們辦的,德文叫Elterninitiative,而且這還是一個很常見的形式。

父母辦學的緣起

一般來說,這樣的學校緣起都是父母們對學校的教學方式不滿意,而且覺得父母在學校沒有決定權,所以就自己辦個學校,比如很多柏林的自由學校(Freie Schule),就是這樣的。那裡的孩子非常的自由,不僅有很多的課程是在戶外進行,而且每天要比別的學校的孩子晚一兩個小時開始上課,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想上什麼課,和誰一起上,很多內容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老師除了輔導,還要負責檢查各項功課的進度,所以其實孩子的這個自由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還有一些父母辦的學校,是有特殊教育內容的幼稚園的延伸,比如東柏林地區唯一的一所德英雙語學校也是父母們辦起來的,他們的孩子以前都去一家德英雙語幼稚園,父母們大都住在東柏林,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時,他們意識到當時已有五所德英雙語小學在西柏林,所以這些父母就想在東柏林也辦一所。

第一步:找經濟後盾和管理機構

當然,這些父母一般說來不是專業人員,就算校內有一個半個專業的老師在裡面,也無法支撐起一個學校,更別提管理學校了。這時,父母們首先需要找的是一個管理學校的機構,一般是已經成功地經營了一個或者幾個學校的非營利協會,或是非營利的有限公司,或者其他非營利實體,重要的是,要已經成功辦學校至少五年以上,這樣,新辦的學校從第一年就可以得到政府的資助,不然的話,在前五年的時間,學校無法從政府得到一分錢的資助,只有通過銀行貸款,個人籌資度過前五年,五年之後再慢慢還貸款。

當然,如果能夠找到有雄厚資金的個人、企業或團體支援這個學校,使得前五年即使沒有政府的資助也能度過,那麼以上這些事情都可以省了,父母們自己直接成立一個非營利協會,再招聘一個校長就好了。

第二步:找老師

在柏林找老師是個大問題,因為柏林州的教師待遇低,所以來柏林的教師總是比離開柏林的少,即使在公立學校師資也不充足。而且在公立學校,教師是公職人員,鐵飯碗,比私立學校的老師掙的多一些,工作時間也少一些。所以只有很少的老師願意到私立學校去,但是他們大多覺得現在公立學校的教學方法太僵化。

此言不假,這幾年公立學校一個接一個地關門,都是因為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教學方法不滿,很多都轉到私立學校去了。在德國,要在州統一管理的學校體制內改變一些東西是非常難的,所以一些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思想一般都是在私立學校開始,到一定程度時,才影響到公立學校。

第三步:找校舍

找校舍既容易又困難,說容易,是因為很多公立學校關門了,很多校舍空出來了,說難呢,是因為這些校舍的建築狀況都不佳,都到了不維修就無法用下去的地步,而作為這些校舍擁有人的柏林政府的財政狀況捉襟見肘,無法承擔維修校舍的費用,所以無法指望柏林政府像前些年那樣,修繕後再出租。


柏林許多公立學校關門了,但校舍的建築狀況不佳,不維修已不堪使用。(AFP)

剩下的只有兩條路,要麼一次性出個百八十萬,把一座學校買下來,然後自己修繕,這個可能性比較小,畢竟擁有大筆資金的父母們不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要麼簽個四十年、五十年的長期租賃合同,月租金相對還是很優惠的,但也得自己找建築公司維修,這又是一筆錢。


如果找的管理機構有強大實力,那麼這些事情就都可以指望他們了。如果沒有強大實力,那麼父母就得自己打電話去詢問校舍事宜,上網招聘老師、付校舍租賃費(一般是從學費中出)等。

第四步:申請許可

說是第四步,其實這一步應該和找老師、找校舍同時進行。因為申請立校必須很早就提出來,比如,如果想在明年秋天開學,那麼必須在今年底之前提交申請。但是一般來說,這個時候都還沒有找好校舍和老師呢。申請的時候要交的資料非常多,連和老師的合同都得準備好,所以通常都是先趕在年底前提出一個書面申請,之後不斷提交補充資料。

德國法律對私人辦學採取很開放的態度,任何人、宗教信仰、組織都可以辦學,但是基本原則是要遵從民主原則。對於人數的要求也沒有很多限制。比如有一個小學,一個年級的孩子才十個左右,整個學校也就只有五十到六十個孩子,小是小,但這個學校也存在了二十多年了呢,孩子家長都很自得其樂,而且也達到了德國教育系統的水準,畢業生都順利地升學到不同的中學去了。

開學啦!父母的工作還沒完

每一步都很不容易。等到申請批下來後,父母的工作還沒有完呢,很多這樣的學校規定,父母們一個月要拿出三到六個小時為這個學校工作,還分成很多組,比如有負責校舍清潔衛生的,有負責對外聯繫的,有負責修補損壞了的教具書本的,有負責指導學生的課餘專案的,有負責籌款的等。父母的這些工作也降低了一定程度的學費。如果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興趣做這些事情也行,只要每個小時交十歐元就行了。

父母的權力多多

父母工作多,但是權力也相應的大,對於老師、校長的任免他們都有發言權,如果大多數父母對學校管理者不滿,那麼他們還可以自己決定更換管理者,去找另外一個非營利的實體,讓他們接手這個學校的管理。這在普通學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不滿意校方的教學就只有走人,為自己的孩子找另外一個學校。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種辦學方式的時候,非常驚訝,告訴我這件事情的媽媽就是讓小孩在這樣的學校上學,並且在父母成立的協會裡非常活躍,她自豪地告訴我:「我們這裡非常的民主。」我先是一愣,想:怎麼是民主呢?這又不是搞政治,而是搞教育啊。後來又一想,倒也是啊,能把管理者炒魷魚,不就是民主嗎?突然想起不知道是哪個名人說的一句話,大意是:民主是一種生活習慣,生活方式。

看來我還沒有習慣這種生活方式,要不然怎麼會對這種形式的學校如此驚訝?在為孩子尋找學校的過程中看到的一些事情,讓我這個在德國生活了十幾年的人對德國社會又多了一些了解。不知道當孩子上學之後,我這個做母親的又會學到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