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一種控制全球模式的世博

標籤:

【大紀元5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實真編譯)5月1日,上海世界博覽會在浮華的儀式和中外領導人參與下揭開序幕,上海投入數百億美元的賭注,期望能吸引大量觀光客,同時象徵中國厥起的力量。不過,據《經濟學人》日前刊載一篇評論,題為「實現夢想—一種介於商展、遊樂園及控制全球模式的東西」(Living the dream–Something in between a trade fair, a funfair and a template for global domination),指出上海世博的麻煩擺在前頭。

先前在已開發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並沒有展現多大的吸引力,而上海在世博上的奢華耗資卻令人瞠目結舌。上一次在日本愛知縣舉辦的2005年世界博覽會,已經很少有人會記得了,更遑論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Zaragoza)的博覽會。依照巴黎國際展覽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的定義,西班牙這場根本算不上完整的「世界」展覽。

上海預期6個月的展覽可吸引7,000萬人參觀,這個數字是日本愛知世博的3倍,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的12倍。據上海市府表示,他們僅在展覽會上的投資就花了42億美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2倍,另外在改善上海市的基礎建設上,也投注了數百億美元。

雖然中共官員有意規避用「主題樂園(Theme park)」來形容上海世博,但是它就主題樂園。世界博覽會源自於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的「大展覽(The Great Exhibition)」,目的是展示製造的產品(和英國的工業實力)。上海世博高調的表示其目的是促進討論「都市弊病」,它的主題標語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時候中共官員會稱它是中國的「經濟奧運會」,就好像商人在進行交易的大型貿易展(但它不是)。比較好的詮釋是去年一位資深的展覽組織者所說的:參觀者可體驗到「身在奇幻聲光電影中的感受,或進入一個五彩繽紛及引人注目的主題樂園」。所以,樂趣是主要的目標。

另一個目的是逐漸灌輸愛國式的自豪,這種動機非常類似以前的世博展組織者。上海世博有190多個國家參展,他們的展示館通常是怪異的建築,但是在中國館高達63公尺雄偉建築的相形之下,其它國家的展示館就變小了。中國館狀似古代皇帝的帽子,塗上像北京紫禁城的深紅色,有意要讓參觀者感到如同晉見皇帝的敬畏。

但是世博的組織者卻面臨到難題。他們預期每天平均有40萬人參觀上海世博,只有八分之一的人能夠進入中國館(雖然中國館不像其它建築一樣在展覽後要拆掉),而且還須要預訂門票。其他人雖然花了人民幣160元到200元購票,不得不對於外國館實惠的贈品感到滿意,大多數的參觀者只對於可以拿著滿手的贈品感興趣。

開幕前的試行營運,結果一些受歡迎的展覽館大排長龍,排上2至3小時是常見的,美國和英國館就在其中。有一天美國展覽館因為技術關閉,聽到一位中國人在美國館外怒斥美國官員:「我選擇先到美國館,是表示我對你們國家的尊重」。世博組織者將祈禱別再有這些問題發生了。展覽場地規模之大,是西班牙薩拉戈薩展覽場的20倍,日本愛知世博展的2倍,所以各展示館之間的距離也長,搭巴士也要排隊等候。上海的夏天非常濕熱,人的脾氣很容易就冒上來。

促銷「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就說世博的環保主張吧,上海也和中國的其它城市一樣,毫不關心那些因為都市發展而被迫拆遷的人,為了讓出世博場地,有5萬5,000多人必須遷離黃浦江畔。現在又為了蓋迪士尼主題樂園,也有數萬人被強行遷移。官方的《上海日報》本週表示,迪士尼會是繼上海世博之後,城市中「另一個新的亮點」。

這個迪士尼預定地就在世博展東邊15公里(9英里)的趙行村,去年底政府寄給當地居民的一個傳單中,盛讚迪士尼計劃是上海服務經濟的一個「大躍進」。這個村莊在近幾週中大部份已經變成瓦礫,但是有幾戶堅持要更多的補償,甚至拆除人員已經打掉了他們隔壁的房屋仍不願搬遷,一位居民說:「政府對我們非常殘酷」。附近的街道上仍掛著一條紅色的橫幅,上頭寫著「用文明的新形象,高興地歡迎世博的大聚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博上訪遭遣  6港商仿馮正虎機場抗議
均溫逾30度 中國大陸「閃電」入夏
葛麗芳:紐約聯合國前控訴抗議
上海世博揭開中國哪一幕?(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