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筆記:都會流竄的紀實

鄺承好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訊】捕捉社會變遷的實況是一個恆久不衰的攝影範疇。尤其在過去廿多年大陸的所謂改革開放,提供給攝影者永無止境的場景和題材。當權者固然利用攝影去為其政權紀錄「功績」;然而更多被中共視為「不友好」的國際文化工作者,會堅守紀實的忠誠, 抓捕全景中不義的實相。

曾為英國廣播電台及國家地理雜誌工作的紀實攝影師麥美倫(Ben McMillan)剛在中環的Landmark擺了一個小型的展覽。說小型,因為只利用咖啡廊有限的牆面空間作了數量不多的作品展示,但記者從其中幾張別具意象深度的照片,找到正面的共鳴。且由一張以「懸命」(’Hanging On’)名題的照片說起。

利用全景鏡頭拍攝,幾乎是新聞和紀實攝影的必然首選。但在真相的整存過程中,重要的不僅是全景的捕捉,而更多的是細節的透視。因為心先看見(發現),然後始由眼和鏡頭執行紀實。細節就是閱歷。

攝影師攀上工程的棚架,去接近找到的被攝物,部署視點,就是要尋找這些能表現出全景狀態真像的細節。這張照片,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抓住了當前中國大陸的真實狀況。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就是這個國家, 她真的僅靠這最後的五根指頭懸掛著命運。一條安全繩無法存載其蒼茫。那確實是最後的最後。

據說麥美倫接過好些拍中國山水的工作,但他私下卻熱心不懈的拍攝大陸工人的實況,以及城市建設和破壞的一面倒的對立面。這些以人和建築為焦點的「見證」意味的報導攝影,相信與他作為一個近代史學的專業不無關係。

假Landmark展出的這一輯以「都會流竄」(’Urban Drift’)為題的影展,包含了不同勞動者的抓拍,由酒樓侍應、礦工,建築工人等;也有以角度和光影,透過建築物的鏡頭設置,顯突大陸城市都會在暴富和赤貧間的荒唐流竄。他的這種尖刻的角度,當然不會贏來友善的關照,這也許是大部份這樣的影展,都輾轉流落到香港來實現的真正原因。◇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隱伏山林中的空中之城 馬丘比丘
麥立:天門
第23屆大陸攝影藝術金獎作品涉剽竊
第三屆新唐人攝影大賽報名截止9月15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