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成語典故:月下老人

韋固是唐朝時代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旅行,住在客店裡。吃過晚飯後,他走出旅店,看見石階上坐著一位正在翻閱書籍、身旁還放了一個大布袋的老人。

於是他出於好奇,便問了那位老人:「這本書是什麼書啊?您看的這麼起勁!」老人便告訴韋固,這書是用來記載天下人姻緣的婚譜。韋固又問:「那您身旁那個布袋呢?」老人說:「那裏面裝的是用來繫在男女腳上的紅繩。凡是用紅繩拴住的男女,不論他們現在是仇家、貧富差距多懸殊、或是相距多麼遙遠,最後一定會成為夫妻。」韋固聽了,便要求老人告知他,未來的配偶在何處?老人便起身拿著他的書和布袋,告訴韋固,他的妻子是市場的一位賣菜盲婦懷裡的三歲小女孩。說完,老人便消失了。

韋固在菜市場看到這個小孩後,認為她配不上自己,於是就掏出隨身的小刀往女孩的頭部射去,轉身就跑了。

轉眼十四年過去了,相州刺使王泰將掌上明珠許配給韋固,當韋固看到妻子臉上有一片裝飾用的花鈿時,不覺心生疑惑。

在韋固追問之下,妻子才說出了當年被射傷的事。韋固聽後,驚訝不已,深覺姻緣之事,原來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啊!

後來「月下老人」這個詞就被用來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亦指媒人。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