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中國無法超越美國的理由

人氣 64
標籤:

【大紀元9月14日訊】五個問題表明中國不會超越美國。
Flv下載觀看 WMV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 8月16日,日本政府宣佈以日本和中國各自宣佈的2010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依據,日本承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此有人估算,再過20 年,中國的GDP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今天,我們來分析這種觀點的事實依據。

草庵:據美國福布斯網站8月24日消息,中國目前已趕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由此人們紛紛預言,美國的頭把交椅也必將不保。美國查普曼大學城市未來問題的研究學者兼倫敦列格坦研究所研究員喬爾.科特金(Joel Kotkin)說,美國確實應該擔心地位下滑的可能性,但事實將證明,認為中國必會成為霸主(如同人們對20年前之日本)的固執看法是大大地言過其實。喬爾.科特金稱,在今後10年、20年甚至到本世紀中葉,美國經濟很可能繼續保持其超群地位。之所以做出這種相反結論,是出於以下5個關鍵性理由:

伍凡:第1個理由是,中國人人均淡水量低下和不足。如果說水是「新石油」,那麼中國將面臨干竭的未來。中國人人均淡水量僅2,4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佔有淡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屬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 《水:財富、權力、文明的鬥爭史》一書的作者史蒂夫.所羅門指出,中國人均淡水儲量只有美國的1/5左右,而且許多水源都污染嚴重,甚至達到了危險級別。反觀美國,大部份水源已變得更加乾淨。美國的水資源利用效率更高,這一點尤為重要。目前在經濟上與美國相差甚遠的中國,將面臨工業、農業和數億家庭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許多中國家庭至今還難以獲得乾淨的飲用水。

草庵:中國不但人均淡水量低下不足,更嚴重的是水源廣泛被污染而不能飲用和使用,中國環境部2010月7月26日公佈,境內的四分之一淡水都被污染,中國環境部監察員今年第一個季度在中國主要幾條大河湖泊提取了樣本而得出了上述結論。中國淡水被污染源來自工廠排放工業污水和農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湖泊河流嚴重污染。近年來中國廢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億□的速度增加,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億□,每年約600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其中約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份流域和地區,水污染已從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陸域向海域發展、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東部向西部擴展。

伍凡:第2個理由是,中國能源需求飆升,但其國內資源不足。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從1993年由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達到 50%。中國雖然正在展開宏大的「綠色能源」項目和對新能源投入巨大投資,然而,中國目前2/3的能源來自於使用後會造成嚴重污染的資源。中國的燃煤量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如今其份額已佔到近60%。

草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曾在一次能源論壇上指出,到2020年,按最低方案預測,石油消耗總量將在4.5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60%。從總量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石油消費大國。相比之下,美國坐擁大量尚未開發的石化燃料資源,包括煤、天然氣和石油。在能源資源儲量方面,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北美排名第二,僅次於中東。美國不但享有大量尚未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美國大平原的風能和生物能),而且其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也呈現下降趨勢。中國的情況恰恰與此相反。

伍凡:第3個理由是,糧食仍是中國的緊迫問題。水資源匱乏、污染嚴重和能源成本高昂,這些都將有礙於中國今後的糧食生產。據估計,中國1/3的農業用地面臨酸雨問題。此外,部份氣候專家預測,中國重要農作物水稻將遭遇長期減產。受困於糧食問題的中國,現在將不得不為了滿足需求而向美國和加拿大進口關鍵糧食產品,尤其是穀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糧食短缺問題將愈發嚴重,因為日益富裕的中國人對牛肉、豬肉等高蛋白食物的需求會逐漸增長。在這些農產品中,有許多農產品來自美國,因為美國依舊是這些農產品最穩定的供應國。

草庵:中國在過去幾年當中,每年從國外進口幾千萬□的大豆,2009年進口量達到4,255萬□。大豆的進口其實是在填補中國蛋白質糧食的一個缺口。因為大豆的蛋白含量是很高的,平均達到百分之四十幾的蛋白質含量,而一般普通的穀物蛋白質含量只有8%~10%左右,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是穀物的5倍。所以從蛋白質的角度核算的話,進口4,000萬□的大豆實際上相當於進口了2億□的糧食,所以中國人總認為自己不進口糧食,要靠自己的糧食,其實反過來仔細看一下,中國每年有將近2億□的類似糧食的進口,就是以進口大豆的方式進來的,但是我們一直把它看成是搾油的原料,其實它應該是糧食。 2009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關於200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公告,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抽樣調查,200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0,616億斤(5.3億□)。

伍凡:由此可見,在2009年中國生產5.3億□糧食,進口2億□糧食(由進口4,255萬□大豆按穀物蛋白質折算),也就是說進口糧食佔全國糧食總量的1/3以上,這是非常高的比例。一旦天氣和國際環境發生變化,中國糧食問題將是一把利劍封喉,受制於國際糧食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美國糧食出口狀況。最近,受到特大乾旱和小麥大幅減產的影響,俄羅斯宣佈從本月15日起暫停穀物出口至今年12月31日止。作為全球小麥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出口禁令立即在市場上引發了「大地震」。全球最重要的農產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價連續上漲,已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並帶動玉米期價觸及13個月來的高點。

草庵:第4個理由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減少。進入2020年後,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減少將導致中國經濟減速幅度可能非常之大。如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也是部份因為年輕勞動人口增加所致。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強制一胎化造成非常之低的生育率,經濟快速增長趨勢將在未來10年或20年內終結。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 31%,而美國僅為25%。那時,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社會保障問題將成為中國的一大負擔。目前,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處於結婚年齡的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左右。

伍凡:第5個理由是,「北京模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將造成愈來愈大的難題。高消耗、高投入、高能源、高污染、低效率和民眾低收入,高度依賴出口市場,沒有堅實的內需市場,以及中共官方高度介入經濟和金融,打壓民營經濟是所謂「北京模式」的經濟形式。這樣的經濟形式必將難以持續生存和發展。而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好相反,有巨大的生命力。

草庵:從以上5個理由來看,足己說明美國在資源、能源、人口和經濟發展模式上,比中國有巨大的優勢,這還不包括美國的先進政治和社會制度,及領先的科技力量。吹噓20年後中國將超過美國是井蛙觀天,不自量力而己,要說中國會成為全球經濟霸主,這是不可能的。時間到了,再見。

伍凡:再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淺析中國近期之「水深火熱」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嗎?
新唐人:從香港金融風暴看中國匯率政策(上)
「亞洲版」北約正在形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