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博覽

孔孟之道判釋(56)

孔孟高深的人生學問

孔子的人生自述,是以他的年齡遞進來說明他的不同人生境界的。而孟子在此則是以他人來作比較說出人生的不同境界。他說出人生共有六個層次,而樂正子只是做到「二之中」,只是「善、信」兩項而已。而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能夠做到有欲望的善和做諸事有信譽那就不錯了,要上升到「四之下」的「美、大、聖、神」的層次,一層比一層難,更是高不可攀。人的欲望無止境,你能感到「充實」嗎?你感到充實而美滿了,但這個「充實」能發出「光輝」來照亮別人嗎?如果我們說孟子的「先立乎其大者」有「大人」的胸懷,但能將大者化之就是聖人了。人不能說一味追求做大事、有大的抱負就好。做大事,你要能消化得了,消化不了就壓死你。有的人承受不了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的困擾,精神就崩潰了,人就垮了。故聖人能大而化之,如俗話說的「以四兩拔千斤」。能做到這個「聖」的境界,已經是很難很難了。而孟子還要更進一步,做到神奇莫測,深不可知。此,就謂之神人了。所謂的神人,就是「知天命」了,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我們說一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單要俱備人性從善講信義的道理,使一般民眾得到滿足;而且還要有更高需求,使後來的智者有所追求,有所寄託。否則,人生遇到波折或大災難時,生命就無所應對而沉淪毀滅。我們講孔孟之道的精華之處,不是他們那些治國安邦的大道理,也不是那些忠君報國思想,而是最人性的東西:即生命有所寄託、有所依靠、有所發揚光大而不至於「倒懸」。孔子一步步的人生階段醒悟,令後來中華民族的智者也無法跳出他的智圈,他「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是後儒諄諄以求的境界。這就是我們的「孔聖人」:低處能教化普羅大眾,高處能使智者有所開悟,其人生智慧,可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如孟子所說的「取之左右逢其源」1。人生能有如此智慧,也可以說已達到聰明的頂點了。

大凡一種理論,一套人生哲學,它能夠歷久不衰,被人重覆使用。一是他的道德召感力,它有使人向善、做高尚人的人生智慧;二是它的圓滿性,他要使那些智者無法窮盡他的哲學。孔孟的道德形而上學觀就具備這樣的特點:他的知禮與知人,就有強大的道德召感力;他的盡性知天命,就使你無法打破他的境界。就是說,在你實踐你的人生理想或說人生抱負時,你都無法逃離他所說的人生道理。他把人性、人生的道理都說透了。這就是孔孟高深的人生智慧。也是華夏民族譽之為「至聖先師」的一個原因吧。(完)

1《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民國83年版,216頁。

參考書目:

1、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華中師范出版社出版,韋卓民譯,2000年7月第2版。

2、康德:《判斷力批判》,人民出版社出版,鄧曉芒譯,2002年12月第2版。

3、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九州出版社出版,張永奇譯,2007年1月第1版。

4、文德爾班:《西洋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羅達仁譯,1998年8月第1版。

5、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石沖白譯,1996年9月第1版。

6、黑格爾:《小邏輯》,商務印書館出版,賀麟譯,1980年7月第2版。

7、胡塞爾:《第一哲學》,商務印書館出版,王炳文譯,2006年6月第1版。

8、《胡塞爾思想的發展》,臺灣仰哲出版社出版,泰奧多‧德‧布爾 著,李河譯。民國83年4月出版。

9、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85年2月第1版。

10、《牟宗三集》,群言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

11、《熊十力集》,群言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

12、《梁漱溟集》,群言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

13、金岳霖:《知識論》,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6月北京第2次印刷。

14、老子:《道德經》,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陳國慶,張養年注譯。2001年10月第1版。

15、《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16、《道德經的智慧》,丹明子編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第1版。

17、《論語》,藍天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第1版。

18、《論語孟子選註》,柯樹屏、萬驪編著,正中書局印行,民國55年2月初版。

19、王陽明:《傳習錄》,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于自力、孔徽、楊驊驍注譯,2004年1月第1版。

20、楊國榮:《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華東師范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第1版。

21、司馬云杰:《大道運行論》,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1月第1版。

22、《大學、中庸》,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1版。

23、《莊子正宗》,馬恒君譯著,華夏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北京第1版。

24、《周易正宗》,馬恒君譯著,華夏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北京第1版。

25、《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出版,民國83年版。

26、賴永海:《中國佛教與哲學》,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1版。

27、張東蓀:《理性與良知》,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第1版。

28、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國書店出版,1985年3月第1版。

29、杜維明:《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聯經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初版第5刷。

30、《聖經》新舊約全書和合本,無出版社名稱。

31、《儒學與社會現代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32、墨子:《墨子》,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33、程顥、程頤:《二程集》(上下二冊)中華書局出版。

34、左丘明:《國語》,中華書局,2007年12月第一版。

3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10月第一版。

36、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37、荀子:《荀子》,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38、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9、林觥順:《禮記我讀》。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40、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現代詮釋》。臺灣聯經出版社民國76年3月初版。

41、郭仁成:《尚書—今古文全璧》。岳麓書社。2006年3月第一版。

42、司馬遷:《史記》(上、中、下三冊)中華書局,2005年3月第一版。

43、班固:《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