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勞工大會師 抗議傷民政策

標籤: ,

【大紀元9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30日專電)數萬名來自歐盟國家的勞工昨天在布魯塞爾大會師,抗議歐洲各國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對庶民的傷害。聲勢浩大的群眾,宣洩了對現狀的不滿,卻仍須面對改革帶來的陣痛。

歐洲國家普遍面臨經濟惡化及失業率攀升的困境。罷工及上街頭抗爭日趨頻繁,凸顯歐盟內部矛盾激化。自希臘等國陸續公佈財政緊縮政策以來,抗爭的浪潮從未平靜。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勞工抗議行動,反映出民眾對現狀不滿的情緒已臻於頂點。

然而,抗爭的激情逐漸散去之後,必須思考下一步該如何挽救歐洲經濟的頹勢。目前各國仍在緊縮支出與兼顧勞工權益的十字路口擺盪拉扯,卻終究得面對改革的棘手問題。

歐洲國家多採行高稅收但也有高福利配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歐洲人,確實可享受「從搖籃到墳墓」養尊處優的舒適。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也造成歐洲經濟缺乏活力。為了支撐高福利制度,許多國家都負債纍纍。

公債問題引爆歐洲國家的經濟危機,而削減開支又是唯一選擇,各國沒有不堅持改革的道理。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就曾明言,作出這項決定是困難的,但是,挽救國家經濟卻是必要之舉。

不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習慣享受富裕的歐洲人而言,要求他們犧牲既有權益並不容易。以養老金制度的改革為例,因經濟形勢低迷及人口高齡化,歐盟國家紛紛藉著提高退休年齡來緊縮財政;但是,各國政府減輕養老金負擔的措施,都遭遇極大反彈。龐大的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及保險支出有增無減;稅收卻受景氣影響而有減無增。

回歸現實,縱然非資本家階級的勞工大眾再有不滿,抗爭激情終究不敵經濟衰退的殘酷困境。

如何頂住壓力,並藉此機會落實改革政策,需要政策執行者展現出說實話的勇氣。只有經歷改革的陣痛,才能換得日後的長治久安。

相關新聞
丹麥首相在哥本哈根街頭遇襲 男嫌犯被捕
親巴抗議者擬示威並包圍白宮 當局設防攀圍欄
參加諾曼底紀念活動 英工黨領袖登上世界舞台
美中防長激烈交鋒 「印太新趨同」遏制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