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業配」繼續下去 將斷送新聞專業與社會互信基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灣台北專題報導)「業配新聞」風波擴大,越來越多的政府要員、朝野立委及學者們紛紛站出來表態立場,從歷史來看,報業從一開始的為政治服務轉變為現今的金權導向,這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台大新聞所所長林麗雲表示,媒體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民眾把關訊息的真實與為民喉舌,然而政治和商業皆無所不用其極的來影響媒體,長久下去,不僅使得媒體新聞專業、理念整個斷送,民眾也會因對媒體、廣告的不信任,而引發整個社會互信基礎的崩解。

林麗雲表示,在威權統治時代,雖然記者寫稿處處受戒嚴法令限制,但當中仍有可自由表達真正看法的空間,如港外雜誌等其他管道,而現今雖然看起來戒嚴時期的法規及出版法都取消了,但卻面臨了另外一種新的壓力,現在記者除要執行業界老闆已經拿到的「業配」計劃,還要去跟採訪對象拉廣告、業配及贊助,也就是說,經濟層面的壓力直接落到記者身上。

因此對記者和編輯來說,「業配新聞」也就是他們的薪水及年終獎金,這也使得他們的專業理念受到轉變,認為要繼續在業界生存,「業配」就是必要的,但是在這1個字一百塊以上的對價關係下,記者就無法扮演監督政府的使命及為民喉舌的角色,使得新聞品質嚴重受到影響,民眾也將落到資訊不對等的狀態。

林麗雲指出,以英國為例,他們國家的主要媒體和廣告商都反對立法通過業配,而反觀台灣,像《中國時報》近期的社論甚至都還主張為了媒體生存,可以有某種程度的業配,但她強調,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若「業配新聞」依舊存在,長久之後不僅使得媒體新聞專業、理念整個斷送,民眾也會因對媒體、廣告的不信任,而引發整個社會互信基礎的崩解。

她指出,政府若要解決媒體生存問題,與其將錢花在買新聞,還不如用來作為建全新聞產業的發展基金,提供更多基礎建設,幫助更多如《大紀元》、《新頭殼》、《醒報》等公共利益導向的媒體發展,這才是最佳釜底抽薪的方法,而現今政府和媒體所要做的,就是將依靠「業配」生存的想法,轉換為如何才能使台灣媒體有健全的發展環境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