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黨操控 港施政難自主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林怡香港報道】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包括復建居屋等一系列紓困措施,試圖挽回陷於谷底的民望。泛民主派各政黨批評這些措施不但來得太遲,也不足以解決現存的社會問題,並指責曾蔭權對7年來施政上的過失毫無悔意。也有學者指出,在中共的操控下,香港政府缺乏自主權,是造成民怨的主因。

在市民示威抗議聲中,任期只剩8個月的曾蔭權發表他的第七份施政報告。新立法會大樓前,一早就有多個團體冒雨示威,當曾蔭權一露面,抗議聲浪達到高潮,此起彼伏,場面一度混亂;曾蔭權步入立法會大樓,社民連議員梁國雄率先高喊口號「曾蔭權下台」,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黃毓民也舉起抗議字牌。梁國雄其後放走一個上面寫有「煲呔禍港、官商勾結」字句的氣球,遭驅逐離場。梁國雄說氣球寓意「民意不可擋」,並指新立法會興建期間,已有一名警員及一名工人受傷,但當局為讓行政長官能在新大樓宣讀施政報告而趕工,是罔顧勞工安全。

復建居屋 「太少太遲」

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曾蔭權創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宣讀紀錄,羅列了一大堆措施,主打民生牌。他一改以前強硬作風,改口承認房屋政策有失誤,令香港樓價高昂,是造成市民怨氣的主因,又拋出復建居屋及一連串照顧長者的優化計劃等等,試圖以「派糖」紓解民困。但多名泛民主派議員批評施政報告「賣大包」,不滿施政報告只是一個工作的成績表,而且批評補救措施不足,並擔憂下一任特首是否能落實。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議員批評補救措施「太少,太遲」,而且好像是「曾蔭權請客,下屆特首埋單」。他指出,曾蔭權令香港人挨了這麼多年,到臨走才肯說復建居屋,「這個我們真的說太遲,而事實上這個數目也是太少了。以每年平均5千個單位為目標,這個是完全追不上現在已經累積的、等待這一類實而不華的居屋的等候人數。」

三高政策造就地產霸權

儘管施政報告以所謂捍衛核心價值做結尾,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議員批評曾蔭權沒有真正關注香港核心價值,例如對於新聞及言論自由,政府態度是漠不關心,民主黨感到極之失望。他指曾蔭權以「小政府,大市場」作為施政理念是徹底的失敗,「小政府大市場是甚麼意思啊?就是政府想收起手不想做事,而這就造成了地產霸權、金融霸權。怎麼造成地產霸權啊?三高政策──地價高,樓價高,租金高。」
在政制發展問題曾蔭權更是交白卷:「有很多事他都做不到,說全部是北京主導,這個可能是個藉口。但是區議會委任制為何不可以一次過取消呢?這個應該完全是香港特區事務的範圍,他都不做。這些事他真的對不起香港。」

「死不認錯 毫無悔意」

職工會聯盟李卓人議員在施政報告上寫上「超錯」二字,批評曾蔭權7年執政是「死不認錯,毫無悔意」。他說:「7年最大問題是為香港種下禍根,養肥了地產霸權,這地產霸權不止令到市民負擔不起樓價那麼簡單,而是令到整個香港經濟的租金成本超暴高。」第二是拉闊了貧富差距,實際上是曾蔭權不作為造成的,「7年令到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其實這些改革遲了,令到香港貧富懸殊和地產霸權已經助長了。」
今次施政報告提出復建居屋,計劃每年平均推出5千個新居屋單位,還為低收入階層代繳兩個月公屋租金,給65歲以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以2元車費乘搭港鐵等交通工具,以至寬免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長者領取高齡津貼的居港限制等等。對於這些紓困措施,李卓人認為都是小恩小惠,「香港的基本問題無解決,人口老化有無解決呢?全民退休保障不做,只是叫你拿生果金返鄉下,讓你游一下水?」
人民力量的陳偉業議員以垃圾論來形成施政報告,指曾蔭權在中聯辦和北京的指示下,才肯答應復建居屋,而且要等到2016年才有第一批單位,未能解決市民對房屋的需求。他並批評曾蔭權是製造香港貧窮人口的罪魁禍首,只靠派錢是不足夠的。

沒有問責下台 只有升官發財

黃毓民議員給這份報告零分。批評封面標題「繼往開來」對任期不足一年的曾蔭權來講是廢話。「這樣一份施政報告沒有反省,沒有檢討。你現在還有幾個月,你應該要反省、檢討。自吹自擂,就像我們今天送他一對對聯,沒有問責下台的,只有升官發財。多無恥啊!」
街坊工友服務處的梁耀忠議員說,部份的措施來得太遲,亦擔心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後,政策未能落實。他並指出,雖然今次提出多項優化照顧老人措施,如讓長者可以2元乘車,用的卻是公帑,而不是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他強調絕不會贊成致謝動議。
民主民生協進會的馮檢基議員表示,施政報告絕大部份內容都是曾蔭權重數過往的政策,好像在任期最後美化自己過往的施政,完全沒有認錯。張文光議員批評教育方面的措施更是「食白果」白卷一張,諷刺其唯一的建樹就是將中華廚藝學校改為國際廚藝學校 。

學者:中共一黨專政是禍根

對於曾蔭權改口認錯,以及重新復建居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分析,曾蔭權是為了挽救低落的民望而擺出姿態,並非真心想為香港人謀福利。而且曾蔭權認錯來得太遲,「今天他不認錯,歷史都會唾罵他,是推高樓價、救市不救人的一個歷史罪人,所以他今天的認錯其實於事無補,如果不認錯只是更壞。」
他又說,新居屋最快4年後才能入住,而且數目遠遠不夠,第一年才2,500個,其後每年平均5,000個,和主權移交之前和之後初期1萬個居屋的名額不能相比,而公屋數目也是大減,對於迫在眉睫需要住房的市民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從2002年居屋已經停了,到現在這麼多年了,市場一批買不起屋的人越來越多,都是遠水,所有事情都來得太遲。」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則說,居屋要4年後才能落成,市民要考慮投資風險,「因為樓市有跌有升,市民也要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夠應付」。

「打好這份工」 主人是北京

對於市民關心的普選和政改問題,施政報告輕輕帶過。城市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批評,整份施政報告沒有任何的時間表,沒有任何的路線圖,再次暴露了曾蔭權只是聽命中共的特首。「他自己說要打好這份工,很明顯他這份工的主人是北京,而不是香港市民。」
上任7年的曾蔭權目前民望低落到谷底,長期徘徊在40多分。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高達七成。曾蔭權下台的呼聲高漲背後,民怨的根源是甚麼?張超雄認為,香港沒有民主的體制,特首聽命於中共,缺乏自主權,這是根源。他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的母體如果都是一黨專制,不允許(大陸)有民主,也都不允許香港有民主,這個當然就是問題的核心。一個沒有制衡的領袖,他只會聽一些欽點的勢力,或者有權有勢的財團,向他們傾斜。無論誰當權,都是這樣。」
公民起動的何秀蘭議員也呼籲市民要看清楚,如果制度不改變,無論誰上台,都會拖垮香港。「如果我們的政制無民主選舉,下一個特首,無論是哪個也好,他也可以仍然在位5年甚至10年,仍然用一個石化腦袋去管治香港、拖垮香港。」◇

相關新聞
董建華指港施政將續以經濟發展為基調
港施政報告市民關注民生
港施政報告在抗議聲中出台
《香港焦點》凌鋒:迴避敏感問題的的香港施政報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