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鐵路下地 4大道縫合台北市容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2日電)長達28年的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劃下句點,多數20、30歲年輕人很難想像台北都會區平面道路曾有鐵路;因鐵路移到地下,大台北多了4條大道,縫合因鐵路阻隔而有落差的市容。

五星級的君品酒店位置現在車水馬龍,同一建物的京站,更是年輕人喜愛的結合餐飲及購物流行廣場,很難想像君品的地點以前是台北後火車站。

20多年前,台北火車站的前站因是旅客進出主要出入口,自然形成熱鬧商圈;後站因鐵路阻隔,人潮難聚集,商業不發達,因發展不易,給人的印象是較髒亂,和前站有如兩個世界。

交通部從民國72年開始鐵路地下化工程,第1期只有4.42公里,主要是將華山到萬華間包括台北車站地下化;78年完工後,貫通重慶南北路、公園路,拓建鄭州路,銜接忠孝西路與承德路,不但台北車站附近交通變得順暢,商家因少了鐵路阻隔,逐漸往原本的後站方向拓展。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副局長周永暉說,台北鐵路地下化共有4期,並非原先就規劃好;但第1期做完後,各方反映良好,加上交通量成長,就持續推動華山到松山的松山專案、萬華到板橋的萬板專案及最後一期的南港專案。

鐵工局統計,大台北都會區因鐵路地下化共消除了40個平交道,多出的平面空間新增了市民大道、縣民大道及艋舺大道,加上原有的中華路因鐵路地下化及中華商場拆除而變寬;現在不只台北車站四周都很熱鬧,萬華車站、松山車站早已無前後站之分,板橋新站更帶動新板特區的開發。

鐵工局南港工區主任陳義明說,強調時尚的微風廣場及京華城百貨,如果不是鐵路地下化,也不會存在。

周永暉也提到,因觀念改變,後期鐵路地下化的做法比早年進步,例如現在的台北車站早年地下化時,因受限法令,只蓋了六層樓,現在看來很可惜;而後來的萬華車站、南港車站的站體預保留空間,採BOT方式交由民間開發,車站能發揮更大經濟效益。

交通部路政司副司長林國顯說,鐵路無論是地下化或高架,都能讓平面道路減少阻礙,新增加的廊道空間,有助都市更新發展,具有縫合都市市容的功能,都會區不再因路一分為二,可以促進都市整體開發,開創都市景觀新風貌;另從環保角度來看,鐵路地下化後已沒有平交道,車輛不必再因火車通過而停下等待,可減少噪音及廢氣排放,達到節能減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