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樓市:共患難共貧窮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10月29日訊】(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往往本末倒置,未能做到審時度世,知所進退。運輸及房屋局公佈,未來3至4年,將會有6.3萬伙新樓供應,即平均每年約有1.8萬伙新盤推出,比起過去5年每年的吸納量1.49萬伙高出3千多伙。

表面上看,每年供應多3千伙並不過份,但筆者卻認為時移勢易,今天樓宇的需求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過去5年乃樓市高峰期,香港和大陸經濟從谷底反彈,使大量購買力湧入樓市。如今經濟前景有變,物業市道一片寂靜,此刻樓宇需求大減,理應根據市況減少供應才對,然而未來5年的供應反而有所增加,這將對樓市帶來沉重壓力。

為了遷就未上車者的買樓需要,也怕了議員政客的指摘辱罵,這次政府不把樓價壓低兩至三成不肯罷休。除大量推出限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外,更宣佈推出新居屋和置安心計劃等。這分明是在跟小業主過不去,是在搶他們的客,可憐那些勢孤力薄的小業主們,想賣樓只好望天打卦,想脫手非得大幅降價不可。

看報章地產版的讀者都會知道,近來地產市道水靜鵝飛,常有蝕讓和撻訂情況出現,尤以中小型單位方面更甚。多數買家寧願採取觀望態度,不見到樓價下跌一至兩成以上,他們是不會入市購買。

除了私人樓市場,公屋也是樓宇供應的重要一環,有疑似特首後選人提倡每年供應3.5萬個公屋單位,以紓解低下層市民的居住困境。也有政府高官提議年青人不宜太早申請公屋,尤其是大學生不應依賴政府,未畢業就申請公屋反而阻礙努力上游動力。雙方各持己見,各有理據,坊間評價毀譽參半。

筆者思想保守,遵守前輩教誨: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樓高」。在香港,從來儲蓄買樓都是努力的回報,都具有升值的潛力,許多人一生打拼,老了擁有物業收租得以安享晚年,這應說是很正確的人生道路。

可是近年來,香港出現一批反對地產霸權者,矛頭更指向眾業主,把業主都當成了投機者,他們不明自從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後,市場上已沒有住宅炒家。總之,凡是擁有物業而升值者,他們就要反對,甚至鼓吹年青大學生申請公屋,將來不要入市一世當樓奴,別為買樓而犧牲個人尊嚴,別為五斗米而折腰,最好香港樓價下跌五成更理想。難怪有讀者這樣說:「生活在公平公正的共產社會裏,大家一起共患難,一起共貧窮!」

令狐沖
2011年10月27日

相關新聞
港記協音樂會突改網上舉行 陳朗昇:不想浪費大家努力
香港環保署指外賣壽司可用膠盒
香港城巴獲批引入20名外勞
人權報告:中共及港府持續鎮壓異見聲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