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跳上獨木舟 看見「三度」風景

旅遊達人系列報導(28)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佳寧台北7日電)小時候,每到颱風季,孫兆鴻便拿工地廢棄的模板、保麗龍板做成小船,把被水淹沒的街道當威尼斯,任他「悠遊」。長大後,他迷上獨木舟,開啟「舟」遊天下的旅程。

擁有15年划獨木舟經驗的孫兆鴻,從小就喜歡玩水,大學攻讀航運管理,後來從事海運業。1996年時,抱著見識看看的心情,和推廣獨木舟的台灣代理人搭上線,在石門水庫展開第一次獨木舟之旅。

「我什麼技巧都不懂,就這樣划了20公里」他笑著回想初次接觸獨木舟的情景,「但這趟旅程為我帶來很大的衝擊與震撼,獨木舟讓我看見不同的世界。」

孫兆鴻綜合多年划獨木舟的心得指出,與傳統陸上旅行相比,獨木舟有著特別的「三度」面向。

他首先提及「角度」,獨木舟提供了從「水面上看陸地」的不同視野,自己不再是站在路旁遠眺風景,反而成為山水中的一部分,且獨木舟能到達公路所不及之處,「就像東澳的海蝕洞只有划獨木舟才能經過」。

恰到好處的「速度」也是孫兆鴻以獨木舟做為旅遊工具的原因,他表示,開車太快無法細細欣賞途中美景;走路太慢,能接觸的景點有限,而獨木舟速度適中兼有緩慢的步調,可詳細瀏覽豐富景緻。

獨木舟旅行的「角度」與「速度」為旅者開啟「深度」觀察之門。孫兆鴻以獨木舟遊中國大陸富春江的經驗為例,他划過富春江的不同河段,看見江水及兩岸民家的變化。

他發現,富春江有段江水特別混濁,且兩岸公路上砂石車頻繁往來,推測應是砂石業者開採江岸砂石,不過與岸上人家聊天後發現,當地採砂石的方式並非從河床開採,而是直接「挖」去一座山,再將山的砂石倒入江中淘洗,順流運送。

「如果不是透過獨木舟,也許難以察覺江水的變化,也不會了解當地採砂石的經營型態」孫兆鴻說,這正是獨木舟旅行帶來的深度體驗。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獨木舟的迷人之處,孫兆鴻前往美國進修獨木舟相關技能,並成立獨木舟基地,為想玩獨木舟的旅人提供基礎設備。

孫兆鴻說,「玩獨木舟的門檻並不高,不用自行準備,只要選擇設備齊全的獨木舟學校,立刻能體驗划獨木舟的樂趣。」

「目前玩獨木舟的人數並不多,其實花上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就能對獨木舟操控自如。」孫兆鴻建議,獨木舟的初學者可以福隆雙溪河作為起點,雙溪河的水質乾淨,水面平緩,可說是友善的學習場所。

此外,孫兆鴻也規劃配合季節的獨木舟行程,每年貢寮音樂祭總吸引大批人潮朝聖,想聽音樂又不想在海灘上人擠人,不妨坐上獨木舟划到福隆海灘旁,一邊享受夏夜暖風,一邊搖滾。

每年9月、10月開始,候鳥陸續飛抵台灣,藉由獨木舟,可更進一步觀察棲息於水邊的珍貴鳥類,他特別指出東北角的田寮洋是賞鳥的好地點。

孫兆鴻說,「獨木舟可以讓人體驗避世的寧靜,也能拉近人與大自然的距離。」獨木舟旅行無論晴雨、四季各有不同風情與路線,結合獨有的「三度」驚喜,獨木舟之旅肯定令人難以忘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