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教授下跪、空氣特供與政府責任

何清漣

人氣 7

【大紀元2011年11月15日訊】最近中外三則有關中國空氣污染嚴重的消息,不僅讓中國人看到了自己生存環境的不堪,更重要的是讓人看到了中國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在放棄環境監管責任的同時想方設法用特供保護自身安全,繼續「射殺帶壞消息來的人」。

空氣污染:各階層人士共一國風雨

面對嚴重污染之害的中國人,在食物方面,有權的可以依靠「特供」構築食品安全,有錢的可花高價買個「放心」,但只有空氣污染,似乎是貧富貴賤只能共一國風雨。

11月1日,數十名長江大學教授先後在湖北荊州市的區、市兩級政府門前下跪請願,要求市政府取締該大學校園附近造成嚴重污染的小鋼廠。近年來這種因污染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多如牛毛,要想得到網站與媒體關注非常困難。但這次由於參與者是大學教授,並採用了下跪這種中國社會底層常用的悲情陳訴方式,於是這條新聞因「教授應不應該下跪」這一「看點」得到各網站青睞,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

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產大亨潘石屹等幾位名人發起了一個網上簽名活動,要求有關當局改善檢測大氣污染的方法。事件背景如下:今年10月底,北京連續幾天出現陰霾天氣,能見度降低,空氣污染嚴重。10月30日這一天,北京的空氣污染已經達到「危害」水平,但北京官方的數據卻只是說「輕度」污染。潘石屹將使用美使館數據的APP應用截圖發到微博上,指出空氣污染之嚴重。

細究之下,人們發現北京環保局使用的監測標準與美國大使館不同,北京環保部門監測的污染物是PM10,並依此發佈報告,而美使館監測的是PM2.5。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及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國均將PM2.5列入了空氣質量標準。中國由於PM2.5的污染情況嚴重,如以此監測標準,將大範圍超標。

明白了這個緣由之後,中國各大網站及一些媒體都以不同形式參與了這場討論,希望國家環保部門能夠採用國際通用的監測標準。

空氣特供:「都是美國惹的禍」

潘石屹發起的網上投票,已有近4萬名網友參與投票。92%的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應該在今年引入被稱為PM2.5的標準。對此中國當局不高興,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指責美駐華使館「炒作北京污染指數」。

但美國惹的「禍」還未到此完結。《紐約時報》於11月4日發表了一篇The Privileges of China’s Elite Include Purified Air,譯成中文,就是「中國政治精英們的特供中也包括淨化後的空氣」。這篇英文報導本來國內也看不到,但小米主持的譯者團隊很快譯成中文,被我看到,11月7日,做成圖文(即長圍脖)發表於國內微博上,結果一天之內被轉發2,300多次(W友謂之「狂轉」)。11月8日,CCTV評論員劉戈發表評論「是誰製造了空氣特供」,先批美駐華大使館空氣關注加入了政治色彩,又批《紐約時報》記者由於「知識結構的欠缺」,將很普通的空氣淨化設備硬給「說成了僅為特定人群定制的特殊商品」。

瞭解中國國情的人看到這種反駁不會驚訝。中國政府習慣性地隱瞞不利於自己的消息。近年以來中國的國際社會地位提高之後,甚至會強行要求國際組織修改不利於中國的數據。比如2007年6月,北京就以「內容太敏感,會引起社會動亂」為由,強行要求世界銀行修改一份有關中國污染狀況的報告,世行被迫刪除了該報告內容的近三分之一。(見BBC「北京『刪減』世銀中國污染報告」,2007年7月3日)

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能力

中國環境的嚴重污染,中國人通過自身的視覺、味覺、嗅覺都能強烈感知。對於水污染中國人已經不得不當作既成事實接受下來,但基於不論是權貴還是平民,大家總得呼吸同樣的空氣這種希冀,民眾仍然期盼政府能夠有所作為,降低空氣污染,因此,大氣污染在舉報熱點中仍佔第一位(今年6月底的數據)。

如果要考察何謂中國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以環保為例應該是最好的分析樣本。

第一,法律形同虛設。從 1979年9月頒布第一部《環境保護法(試行)》開始,幾乎每年都有針對環保的法律、法規問世,截至2007年7月,共有2,000餘項,人稱「環保立法創下部門之最」 。(卻建榮,「環保部門立法多為何管用的不多」, http://www.zgkg.com.cn/lifa/w10146298.asp )在如此之多的法律「保護」之下,中國環境迅速惡化堪稱世界之最。

第二,凡政府介入的領域,均成為一條蠶食社會資源的粗大食物鏈。中國環評領域早成腐敗「高危地帶」, 2002年至2008年6月,22個省區市環保部門有487人被立案查處,環保系統幾名高級官員連續因「環評腐敗」落馬。當項目業主、環評機構、地方政府部門等均附著在環境評估這條食物鏈上,利益交織、環環相扣,就必然產生我早在幾年前批評過的「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現象。在政治與金錢合謀之下,人們應不難理解中國那麼多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引發環境災難的企業都拿到了環評合格的證書,也不難理解地方政府為甚麼那樣立場堅定地捍衛這些污染項目,毫不顧惜人民的生命安全與生活品質。

第三,當環境污染通過生物鏈使農產品與畜產品變得不安全之後,政府不是想辦法痛下決心整治,反而為了本群體的食品安全,用開辦蔬菜食品特供基地這種方式,為本群體構築一道食品安全屏障。從2005年4月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正式成立之後,省地級政府機構、大型國企與金融機構等爭相彷效建立「蔬菜自供基地」。考慮到政府機構、國企的資金來源於納稅人,它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安全的食物,已經不只是一種責任逃避,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政治癌變。

這就是《紐約時報》「空氣特供」這條消息深深刺痛北京的眼睛與中國人的心的原因。

相關新聞
倒閉潮下當心通膨壓制訪經濟學家何清漣
何清漣:由兩位「鐵路之父」看政治道德的百年衰變
何清漣:在權力與籠子前的抉擇
李克強訪港 何清漣:政治涵義遠大於經濟涵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