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中共要逼美國退出西太平洋 ?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20日訊】(新唐人電視節目)伍凡:彼特遜研究院國際經濟和全球發展中心資深研究員阿維特.薩伯雷曼尼(Arvind Subramanian)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2011年9-10月號上發表〈不可避免的超級大國〉一文。在文章中他提出一個觀點:中國要求美國退出其西太平洋的海軍存在。今天我們來討論他提出這個觀點的事實和歷史依據,看看是否有道理。MP4下載觀看

草庵:阿維特的論點是建立在全球經濟金融的變化基礎上,尤其是中美兩國經濟金融的力量對比上。他說:「對債務人而言,債權人會如同獨裁者。中國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成為超級經濟大國,將來美國可能要與中國一起分享這個全球舞台,又或者中國會從多方面的將美國擠出領導者的地位。

廣泛意義上說,經濟的統治權是一個國家利用經濟的能力,它意味著有能力讓其他國家去按該國意願做事,或是有能力避免被其他所強迫做並非自願的行為。這個能力意義包括了該國的經濟總量、貿易、國內外財政的合理程度、該國的軍事力量、科技活力,以及該國貨幣在國際上享有的地位。」

伍凡:阿維特在文章中寫道:「我研究開發了一種經濟支配能力指數,包含3個關鍵變量:國家GDP,貿易量(按進出口貿易總量計算),和該國作為世界其他地方的淨債權國的範圍(也就是債權國地准的大小)」。

GDP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用自己的方式集中力量和所有資源來與潛在對手競爭。貿易,尤其是進口,決定了國家從允許和絕對地從他國進入本國市場中獲得多少槓桿。作為一位其他國家的融資人,該國被賦予了對這些需要資金的國家極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危機發生時,沒有比這三種更具啟發性的優勢。其他是:被衍生出的優勢(例如,軍事力量取決於一國經濟在長時間內的整體規模與健康程度),邊際優勢(貨幣控制權),或是很難在國家間固定衡量的優勢(財政實力)。

考慮了中國將要面臨的幾個主要挑戰。首先,中國的人口將在下一個10年裡開始緩慢增加。中國的經濟將受到一下幾種問題嚴重歪曲:過分廉價的資本導致過度投資;匯率被低估導致了出口的過分發展;能源補貼導致了能源利用的無效率和污染。想糾正這些不當,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考慮到這些成本,預測中國的經濟將嚴重放緩:在將來的20年,相對前10年每年平均11%的增長速度,中國會以每年平均7%的速度增長。

草庵:阿維特計算到2030年,中美兩國經濟力量的對比。他的分析結果是在2030年,美國相關的衰落會導致以中國控制的單極化,而非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國會佔全球GDP的20%(一半按美元計算,一半按實際購買力計算),而美國將只是占15%。從這方面說,中國人均GDP差不多是3.3萬美元,是美國的一半。更有甚者,中國將占掉世界貿易總量的15%,這是美國所佔比重的兩倍。到2030年,中國會取得優勢地位,無論GDP是否被認為比貿易或其他方面更加重要,中國在貿易和GDP上都將領先。

根據這個指數和這些預測,中國的崛起已經近在眼前。簡單來說,中國未來經濟的優勢是更為迫切,並且將比目前的預想要更大、更多樣化。

伍凡:中國用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許諾購買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債務,來防止或減輕歐洲金融的混亂。中國同樣利用它的經濟實力加強了它與亞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的貿易和金融關係;例如,現在貿易交易在這兩地區的幾個國家中,都能使用人民幣結算。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匯率政策影響了全世界的經濟體,對發展中國家的傷害和美國一樣多。通過保持貨幣低價,中國管制保持了對於孟加拉、印度、莫斯科和越南的出口競爭力。中國對美國公司而言,是個巨大的市場,這種低估匯率的政策就是經典的〈與鄰為壑〉戰略來破壞世界貿易與金融的開放性,同時也創造了放寬流動性的條件,而正是這些流動性造成了全球經濟危機。

正因為中國自信有力量控制外國公司,因此,中國要求美國和歐洲公司在取得市場准入前,與中國公司分享他們的技術。從保護智慧產權而言,中國是無理,但中國成了商場的霸權了。

草庵:上個世紀,日本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美國,日在80年代迅速追上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美國在90年代是靠尋找新的、又具活力的增長源來獲得抗擊日本崛起所產生的挑戰所需的能力。幾乎所有在過去30年中,在商業上成功取得突破的主要科技公司 (蘋果、微軟、谷歌和臉書) 都是在美國建立且以美國為大本營。

今天,樂觀者認為美國可以對中國複製與對付日本一樣的經歷。如果美國的經濟增長在以後的20年中能像90年代時那樣保持在3.5%,投資者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信心重新被振奮,那這樣的估計是可成真的。但是,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90年代,公債只佔GDP的42%,然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對2020年最新的預期數據是占GDP的100%。在90年代,國外持有美國國債占19%,但今天,這個數字已經達到50%,而且絕大部份是由中國持有的。即使美國的增長按照所說的3.5%加快,其他國家,比如中國同樣會更加迅速的增加,同樣留下沒有受增長影響的最基本的經濟實力對比狀況。

伍凡:作者阿維特在文章中談到中美兩國的關係,其基本出發點就是他在文章開始就提到國家GDP、貿易量和債權國地位。現在,可以想像一個不遠的將來,美國可以從2008-2010年的危機中恢復過來,但卻仍然揹負著結構性的問題:擴大的收入差距,受擠壓的中產階級,以及被削弱的經濟社會動力。金融體系還是和危機前一樣脆弱,政府已經開始控制增加社會福利的成本和堆積金融體系的不良資產,這些事政府必須接手做完的。新興市場的發展造成了物價的飛漲,使得通脹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問題。在作者看來中國仍有力量強迫美國做它不願做的事。

草庵:1956年,英鎊承受了壓力,因為埃及封鎖了蘇伊士運河,英國與美國有「特殊關係」,故轉向美國求取財政支持。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拒絕了英國的要求。他對英國在埃及總統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後襲擊了埃及非常惱怒,就是因為艾森豪威爾正在競選連任。他要英國配合美國支持的聯合國決議,迅速無條件的撤出英國部隊。

如果英國拒絕,華盛頓將阻斷英國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資源的途徑,並且美國會提供大規模的財政方案,包括史無前例的價值13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以及從美國進出口銀行貸出的5億美元貸款。

伍凡:作者在此引用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的美英關係暗示在2030年前後某一天,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銀行家,控制著貨幣的活栓。儘管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融資還是很必要,它有個前提條件:美國要退出其西太平洋的海軍存在。這個要求還是很夠力,因為中國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大出資人,並且對其中的很多會員都施過惠,所以中國可以很輕易的阻擋美國的融資要求。作者純粹從GDP、貿易量和債權國一地位來計萛分析,故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作者沒有考慮和估計中國國內經濟、金融和社會的變化,這將是會有很長的篇幅,需要另外討論。

草庵:中共當局一直計劃要攻打並佔領台灣,由此徹底打破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防線,把美國海軍力量逼出西太平洋地區是中共的長期戰略目標。中共正在通過經濟、金融、外交和軍事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這將引發中美關係趨於緊張和衝突,有可能引發中美戰爭,目前這種狀況的出現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日關係相類似,當年日本經濟力量迅速上升,爭奪太平洋地區資源、港口和航道,最後轟炸珍珠港,爆發了太平洋戰爭。

伍凡:這個趨勢和前景己漸漸顯示在世人面前。美國正在認真嚴肅的對待,今年夏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美國要重返亞太〉的重要講話。 1975年美國在越南戰敗,軍事力量退出菲律賓和和新加坡,現在美軍又開始回到東南亞。剛新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明確表示美國是太平洋國家,也不會撤出太平洋駐軍。

帕內塔強調「太平洋仍然是美國的第一優先」,他說「美國還會維持太平洋軍力很長一段時間,也就是說,我們不打算裁減這個地區的軍事預算」。美國海軍最高指揮官、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上將表示,即便美國國防預算面臨刪減,亞太地區仍將是美國海軍軍力部署的最優先地區。

美國海軍將亞太地區列為優先,主要是因應中國的軍事擴張、朝鮮核武問題以及南中國海的糾紛。今天,我們討論阿維特刊登在《外交事務》雙月刊上的文章,僅管他是一家之說,但仍有現實意義。時間到了,再見。

草庵:再見。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