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蒸發 廣州地塊拍賣罕見叫停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03日訊】由于樓市量跌价松,今年前9個月,中國30個城市中有17個的土地出讓收入低于去年同期。上海多幅地塊底价成交, 武漢土地出讓延期,廣州地塊拍賣前3小時遭罕見叫停。

据南方都市報報導,廣州火車站南站賣地是廣州市今年內最重要的土地出讓計划,按計划,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應該在11月1日推出一共15塊地塊。但在拍賣的當天,賣地現場并沒有出現本土開發商的身影,就連此前一直被看好的香港開發商也沒有到場。在賣地前3個小時,廣州只好發布公告宣布取消原計划出讓的12宗南站地塊,剩余的3宗南站地塊由唯一一家報名開發商底价成交。

廣東中原房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表示「很意外」。他說,廣州早已實行比較成熟的「勾地」制度,甚至要求報名的開發商繳納保證金,按常理不應該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臨時「爽約」現象。

賣地市場遇冷的不僅是廣州。11月1日,上海土地市場推出的兩幅地塊,均以底价成交。其中,位于浦東臨港產業區的万祥社區G0302地塊為純宅地,最終以2.26億元底价成交,成交樓板价2509元/平方米,而G0302地塊周邊商品房价范圍在8000-14000元/平方米。

與此同時,10月26日,世博會地區B片區首批地塊中余9幅地塊,以底价被13家央企收入囊中。摘牌的央企有中國商飛、中信建設、上海電力、山東魯能、中國華電等。粗略估算,9幅地塊的樓面地价不足2万元/平方米,加上建安等成本,最終建成產品的成本需要2.8万~3万元/平方米,仍較目前陸家嘴或者濱江區域動輒5万~8万元/平方米的寫字樓价格便宜很多。

去年人聲鼎沸、成交价連創新高的長沙土地拍賣中心現在一片沉寂。武漢市第12次土地拍賣會10月31日上午冷清收場,計划挂牌出讓的21宗地塊中9宗集體延期,10宗以底价成交,僅有2宗進入競拍。參加拍賣的全是本地中小房企,沒有知名開發商進場選地。如此多的地塊集體延期,在武漢土地市場上非常罕見,其數量也達到了今年之最。

長沙市政府管理土地出讓部門的一名官員稱:「土地市場降溫太快了——所有地產開發商彷彿一夜間就人間蒸發了。」

地方官員對此憂慮,長沙市一名官員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土地市場綁架了我們的城市,這是不可持續的,但目前,我們尚未找到一條出路。」

土地財源斷 地方政府難償債務

根據官方數據,房地產投資占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25%,多數地方政府的收入依靠賣土地。隨著房產調控的持續,這一財源將變得不可持續,地方政府陷入困局。

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30個城市中有17個的土地出讓收入低於去年同期,其中3個城市的降幅超過35%。多數城市的土地出讓均價下滑。

杭州市指望用土地收入償還82%的債務,該市到2010年底的債務總計837億元。但是,今年,杭州市不太可能實現550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目標,這或會導致杭州市政府債務違約。

遼寧省政府網站公佈的一份審計報告顯示,該省有近85%的與地方政府有關的融資載體在2010年未能如期還債。

在長沙,當地官員正想方設法吸引開發商回歸。例如,官方現在不再採用公開拍賣的方式,轉而私下接觸某些開發商,承諾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讓土地。長沙土地拍賣中心的一位官員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土地市場綁架了我們的城市,這是不可持續的,但目前,我們尚未找到一條出路。」

地方政府陷入資金緊張的惡性循環

路透社分析認為,土地市場下滑帶來的城市違約的可能性或許會使當地融資載體更難以通過發行債券或銀行貸款進行籌資。從而讓當地政府陷入資金緊張的惡性循環之中。

瑞士信貸銀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如果房地產公司和當地政府無法償還債務,中資銀行的貸款損失或許相當於其權益資本的60%。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出讓市場降溫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不過一些地方政府會感到更多壓力。」

(責任編輯:李曉宇)

相關新聞
央企紛紛拋售房地產 地產面臨萎縮窘境
【鋒筆天下】臧山:中國經濟危機在即
伍凡:溫家寶無力挽救中國金融火災
中國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