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工助不幸少女 向社會要機會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9日電)「改過向善的不幸少女需要社會以正常眼光對待」。花蓮家扶中心附設希望學園社工員吳芝嫻陪伴輔導不幸少女,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向社會要個機會,讓不幸少女重新來過。

吳芝嫻就讀大學時,就申請到花蓮家扶中心「宜少學園」實習,接觸到青少年兒童福利服務工作,民國91年求職時應徵到的工作是不幸少女安置輔導業務,至民國97年家扶中心附設希望學園設立後,吳芝嫻轉職到希望學園負責不幸少女安置方案。

已有9年社工經歷的吳芝嫻,輔導的個案人數超過60人,其中1/3輔導過的少女至今還不時回來找她,有的少女分享工作狀況,有的是找她發牢騷,還有的只是單純回來找她聊天。

「在輔導過程時,我都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吳芝嫻說,在輔導過程中,總是嘗試挖掘出少女扯謊背後的真正原因和問題,再給予適當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讓少女們自發主動思考錯在哪裡,要如何改過。

吳芝嫻覺得被安置的不幸少女,雖然讓人感到很叛逆,但其實這只是青少年階段的特質,「我把她們當做是來參加夏令營的學員,培養相互間的信賴關係」。

吳芝嫻覺得身為社工員,就應該盡量把客觀正確的觀念,給予被輔導的不幸少女,讓她們有機會體驗正常的生活,至於能否省悟改變,往往是她們離開後的事情,而這也是最嚴酷的考驗。

「我不會想要強迫她們改變多少」,吳芝嫻說,可能是受到父親在看守所任職的影響,所以不會以自己的價值觀來批判不幸少女的行為,而是以同年齡孩子的角度來瞭解她們的想法。

吳芝嫻認為不幸少女被安置輔導期間,情緒不穩、心裡混亂是必經的過程,只有等到離開希望學園後,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而這也是她們重回社會後,幾乎都會碰到的共同困難。

吳芝嫻曾經聽1名被輔導的少女說過,「在希望學園時只有一個煩惱,就是什麼時候才可以出去,但出去後才發現,煩惱的事情一個接著一個出現」。

「真正的困難是在重回社會時,周遭異樣眼光的壓力」,吳芝嫻說,許多少女離開希望學園再踏入社會時,因為無法承受社會上的各種正面和負面壓力,而再度誤入歧途。

吳芝嫻與被輔導少女間的互動模式,讓少女們願意傾吐心中的煩惱和問題,她盡全力協助少女們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也代替她們向社會要個機會。

「希望社會大眾能以正常的眼光來看待不幸少女」,吳芝嫻說,她們並不需要太多同情的對待,只要在合理機制下,給她們一個機會重新來過,讓她們能再度融進社會這個大家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