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大陸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巨虧 國資大流失

【大紀元2011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中共國資委官員透露,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虧損不少,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境外企業已經成為目前大陸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大量虧損

據《華夏時報》報導,針對油氣領域的海外業務,國資委一位中層官員稱,收穫了一定的油氣資源和經驗教訓,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時間和財力,還有海外企業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這位官員承認,油企海外項目損失不小。

一位在中共央企石油公司海外部門工作的陳先生表示,海外公司很難做出來實質的業績,因為石油公司很多海外項目都是虧損的。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同時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投資海外的油田及工程項目總計144個,投資金額累計高達近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0億元。而根據國資委的最新統計,2011年1~11月,央企海外原油權益產量6604.3萬噸,天然氣權益產量176.3億立方米,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279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19.8%和9.7%。

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受管理制度及國際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虧損項目更是達到2/3。

境外企業是目前大陸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經濟學家朗鹹平2011年10月份在瀋陽的一次演講中透露,中石油在伊拉克的一個油田項目中,以2美金一桶賣給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的價格中標,獲得石油開採權,但實際上,中石油出人力、設備、資本、流動資金,在伊拉克開採一桶石油的成本是4、5美元以上。這意味著,每開採一桶油,中石油將虧損2美元以上。

《華夏時報》還報導稱,上述中共國資委中層官員還透露,經過幾年的反覆排查,目前國資委對央企海外資產的情況大致掌握,但是因為企業在海外發展多年,境外企業已經成為目前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廖誠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有石油壟斷企業沒有危機感。在海外,多數項目處於虧損狀態,實際上,一些所謂國有企業海外分部已經成為中共官員洗錢的渠道,錢被轉入個人腰包。國有資產在海外流失,對於官員來說,卻可以在項目中拿到大量的回扣。

而在國內,由於能夠任意抬高油價,所以盈利巨大,但在國內的盈利又要補貼海外資產流失。「對中國只能是越來越有害,而不是有利的。」

2011年10月28日,中石油、中石化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兩大油企淨利潤達到1600億,相當於日賺6億。今年以來,成品油價分別在2月和4月兩次上調。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