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經濟「定調會」推遲 進退難決斷

【大紀元2011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中共每年一次的經濟工作「定調會」今年至今沒有召開,成為2002年以來會議時間最遲的一次。此前多年,「定調會」一般在11月底召開,只有2002年、2004年和去年分別在12月1日、2日和3日召開。

每年中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中央政治局都會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次年中國的經濟工作,其主題、決策與隨之召開的經濟會議基調一致,因此這一會議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定調會」。

專家分析,近來世界經濟形勢突變,金融市場波濤洶湧,中國大陸的經濟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保增長還是反通脹,哪個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基調,中共最高層難以決斷,導致「定調會」遲遲未開。

保增長與反通脹 二難局面

最近,中國經濟增長停滯的勢頭比較明顯。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3日至4日在遼寧瀋陽調研時,強調進出口必須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

著名政治經濟評論人草庵居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世界經濟形勢複雜是導致今年「定調會」遲開的主要原因。即使推遲召開,它也拿不出一個確定的政策。因為中國大陸經濟目前已經進入一個滯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靠刺激是很難見效的,央行如果大量印鈔會推高物價,而不大量發行鈔票中國經濟又會出現崩潰,處於兩難境地。

草庵居士分析,最近王岐山與美國商務部部長布賴森會談時透露了一個消息,中國大陸未來五年將對七個行業進行擴張性的投入,共計投入資金達4.8萬億,這七個行業包括新能源、新科技、新的生物技術、新的汽車產業等等,目地就是刺激中國的經濟。同時王岐山在各地還講到,要保出口,從而才能保住中國的企業。所以草庵居士預測,中共未來的經濟政策還是以保增長為重點。

草庵居士認為,中共把保增長看作是維穩的一個重點。沒有經濟的增長,中國大陸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失業,同時對整個經濟造成影響。中國大陸GDP的增長,70%是來源於出口導向型產業,但目前由於歐美經濟的衰退,特別是歐債危機的影響,因而中共要求的保證出口並不是一個上佳的方案。而中共也沒有辦法在通脹加劇的前提下把中國大陸的內需刺激起來,也就是說中共其實是沒有辦法保障就業、保證經濟增長的。

「反通脹應是中國經濟正確基調」

大陸著名專欄作家、房地產品牌營銷專家陳真誠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由於歐債危機的不斷變化,各國都看不到有任何破解危機的跡象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的加工型、低端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相應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中共官方會對經濟結構進行一些調整。

陳真誠認為,雖然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0月份CPI同比增長回落至5.5%,但CPI的絕對值很高,百姓也沒有物價下降的實際感受。中國CPI指數的計算方法,官方往往採用一些價格變動不大的、跟民眾日常消費不相關的商品作依據,經過CPI平均值的計算後,所得出的結論與民眾實際承受的物價上升有很大的出入,特別是影響民眾生活非常大的房地產等大宗消費品未納入CPI的計算。所以他估計,實際大陸CPI高達25%左右。

陳真誠認為,民間借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走向也會產生影響,官方錯誤的認為中小企業的倒閉是目前緊縮的貨幣政策造成的。他認為,恰恰相反,實際是中共前些時候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的,由於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通貨膨脹,人力成本等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成本大幅增加,最終造成產品銷售困難、中小企業倒閉。

陳真誠認為,通貨膨脹不僅關係到民生的問題,還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是否有競爭力的問題、關係到經濟的結構和國民的心態、經濟預期等。所以他認為,中國經濟通脹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經濟增長所起的正面作用,中國未來的經濟基調應該把反通脹放到第一位。

陳真誠表示,中國經濟下滑已經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官方應該採取務實的態度,在擴大內需上做文章。「老百姓都有一個心理,越是通貨膨脹越是不敢消費,越是加緊存錢,其實我看就是價格上漲導致民眾購買量下降。所以只有降低通脹,降低物價,才會刺激民眾的購買慾望,從而增加消費總量。」

陳真誠同時認為,由於中國的經濟受世界經濟減緩的影響相當明顯,即使放鬆貨幣政策,到底能對經濟增長起多大的作用還很難說。2008年的4萬億刺激方案產生的很多問題至今都無法解決,再通過投放巨額資金刺激經濟增長所能發揮作用的空間已經很小。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有效需求已經飽和,而房價即使下跌50%,仍然有絕大多數的民眾買不起房。通過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套路已經過時。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紐時:中國通脹威脅全球貿易
索羅斯警告: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
外媒:中國經濟虛假繁榮 投資風險高
英媒:三大政策失誤 中國通脹遠高於6.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