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電子稿毀於上海大火 網友恢復數據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7日訊】去年上海「11•15」大火,上海大學教授藍凡凝聚數十年心血的學術成果付諸一炬,其中包括十多本還未完成的存在電腦裡的電子手稿。他的遭遇被網友披露後,引起了網民極大關注。

不久,一場硬盤救援行動在網上網下同時展開。一波三折後,藍凡日前得到了他此生最珍貴的新年禮物:在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等的幫助下,部份關鍵性數據得以恢復。

去年上海「11•15」大火後,藍凡迅速進入網民視野。網友們在論壇上描述了藍凡在公眾場合聲嘶力竭的場景,體會到這個愛書如命的教授數萬冊藏書和數萬張光碟毀於一炬後的痛心。

從大火發生至今,藍凡瘋狂地購書,千餘冊新書在書桌上堆成「小山」。妻子陸蘭迪提供大火前的照片上,家中幾乎每個角落都擺滿了書,連廚房也不例外。她說,藍凡將購書、藏書、讀書、寫書看作自己的生命。

自1991年從事教學研究起,藍凡的學術創作從不短期內趕出一本著作,平時只要有對電影藝術方面的想法就寫下來,500G的電腦裡放滿了所有學術材料,許多是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開始寫而尚未完成的著作。

11 月15日午後,藍凡和愛人在家附近吃午飯時,傳來了大樓起火的消息。他第一時間衝到樓下並企圖上樓,但被人攔下。「我當時地第一反應就是上樓救電腦!」藍凡說,家裏的一台筆記本電腦內存有從事學術教學研究30年的心血,包括10多本還未完成的著作,其中,共計150萬字的《電影藝術論》已經完成,出版社也已敲定出版日期。

「一場大火讓我萬念俱灰。」藍凡說。當大樓主體火勢已得到控制,但還是能看到帶著火光的紙不斷從窗口飛出,久久站在樓下的藍凡,心痛無以言表。

次日,電腦被帶出大樓。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決定義務為藍凡嚐試恢復硬盤數據。但是硬盤難以啟動。由於硬盤受損嚴重且型號古老,因此需要民間給予支持,提供相同型號的硬盤幫助啟動,對此《IT時報》發帖子,詳細寫下硬盤規格,希望愛心人士提供幫助。

帖子引發網友關注,不斷有人給藍凡和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送硬盤,但該電腦是藍凡多年前定製的進口電腦,由於技術原因,每次配對都以失敗告終。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決定將硬盤送往美國。其間,藍凡決定憑藉記憶和感覺重新手寫。

一個月後,藍凡的大半本記事本已經寫滿,「估計有五六萬字了。」但是,藍凡在北京出差返回的那天,逛書店時將記事本丟了。此時,美國生產商傳來不幸消息,硬盤數據恢復已是無力回天。

網友「張亞軍」說,「如果電子線路板都被火燒壞了,那個熱量之下,磁盤的磁性還能保持嗎?這個感覺希望渺茫啊!」網友「風林火山」出了個主意:「哥倫比亞號上的硬盤都能恢復99%的數據,這個算小兒科了,去找美國人。」

硬盤被送往美國後。不久,美國生產商傳來不幸消息,硬盤數據恢復已是無力回天。

就在這時,藍凡得知受災家庭有一次回大樓的機會。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得知後,派人與藍凡夫婦一同回家,試圖尋找家中另外的6台電腦和5個移動硬盤,從中找尋相關數據。

他們在廢墟堆裡挖到了兩個移動硬盤和一個MP4。檢查發現,其中一個容量為40G的移動硬盤磁盤介質完好。過年長假後的上班第一天,藍凡獲悉其中一個移動硬盤的數據成功獲救。

這一文件為《電影藝術論》完整的前言和整本書的詳細提綱,共計10萬餘字。雖然提綱有了,但150萬字的篇幅並非短時間可就。在和出版社商量後,藍凡決定作出修改,將書改寫為《電影類型學》。

「我非常感謝的是,硬盤拯救還在繼續,哪怕是『死馬當活馬醫』,都有一線生機。」藍凡說,他表示會把書一本本寫出來。

相關新聞
德國教授獲台頒杜聰明獎
隨手拍照救乞討兒童 教授建尋童微博
清華教授PK春晚導演 誰不靠譜?
西安教授之科技進步獎被撤銷 造假30多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